内蒙古新闻网首页 - 新闻 - 评论 - 信息 - 旅游 - 楼市 - 汽车 - 女性 - 美食 - 教育 - 招考 - 理财 - 经济 - 播客 - 博客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军事新闻 > 中国军情 正文
武警某部"老虎突击队"苦练雪地反恐技能
内蒙古新闻网  09-12-30 10:38 打印本页 【字体:    来源: 新华网  
 

驾驶雪地摩托快速出动   图片来源:人民武警报

  近日,哈尔滨体育学院帽儿山滑雪训练基地来了一支特殊的队伍,他们身穿迷彩服、腰扎武装带、脚踏滑雪板,举枪、瞄准、射击,准确命中密林里的"恐怖分子",这支吸引了无数目光的队伍,就是武警黑龙江总队"老虎突击队"。赫赫有名的"老虎突击队"命名于2008年8月,主要担负黑龙江省境内反恐处突重任。特战队员个个体魄强壮、技艺精湛、身手不凡。他们在严寒条件下练就的武装越野滑雪、雪上追踪擒敌、野外生存等多项技能,开武警部队反恐特战队之先河。

  适应冰雪环境需要 严寒条件下创新反恐战法

  2009年2月,哈尔滨成功举办了第24届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武警黑龙江总队5000余名官兵担负开(闭)幕式及雪上赛场的安保任务。参战官兵顶风雪、冒严寒,风餐露宿,渴极了就捧把雪放嘴里润一下嗓子,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在担负雪上巡逻、外围封控任务中,齐腰深的积雪让在雪山上执勤的官兵步履维艰,他们真切地意识到了雪地反恐训练的必要性。

   随着黑龙江省冰雪旅游项目和国际冰雪赛事的日益增多,总结"大冬会"安保的成功经验,武警黑龙江总队党委两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冬季训练事宜。总队长杨斌、政委唐本高当即决定:建立一支能够在雪地上快速反应、高效处置的反恐突击队。并要求这支队伍从入冬开始就进行冬季训练,尤其是三九。队员要熟练滑雪技能,还要掌握雪上运动射击、越野滑雪追踪、埋伏、擒敌,雪上救护和野外生存等多项技能,确保能够在第一时间、以最有效的手段制服"恐怖分子"。为此,"雪上反恐突击队"应运而生。

  没见过大雪的南方兵 一周学会"高山滑雪"

  来自安徽、江苏、山东、河南等省市的南方兵别说穿着滑雪板在雪地上自由滑翔,就连滑雪这项运动当兵前也只在电视上看到过,然而,让教练和游客们不可思议的是,就是这样一群滑雪"零基础"的战士,凭借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协调性,以果敢的精神、顽强的毅力,竟然在一周内学会了"高山滑雪"。

  从小在安徽长大的一级士官张健形容自己滑雪的过程是"连滚带爬、人仰马翻",谈及感受时则是"惊险刺激、回味无穷"。训练展开后,张健穿上笨重的雪靴、雪板,往滑道上一站就不敢动了。回想起部队领导出发前的动员:"我们不是游客,学会滑雪是必须完成的战斗任务,是反恐斗争的需要。"强烈的使命意识和战友亲切的鼓励,使他勇敢地滑出了第一步。此后,通过不懈地努力,张健已经能独立完成1000米直道速滑。看到官兵们如此苦练滑雪技能,担任教练的哈尔滨体院教师顿生敬意:"当了这十多年教练,从来没有见过像你们这样玩命的学员!"

  冰天雪地宿营 挑战野外生存极限

  冬季野外生存训练是突击队官兵们面临的一项全新训练课目。12月16日22时,官兵们背着行囊,带着工具来到密林中,因地制宜挖掘掩体,进行伪装。

  借助朦胧的夜色,中队长王洪泽很快挖成了一个1.5米宽、1米高的"雪窖"。为了让里面的空气畅通,他还用滑雪杖在"屋顶"钻了两个眼儿,铺开随身携带的睡袋,再用雪块将洞口堵住,一个供单兵休息、御寒用的"雪窖"就完工了。躺在里面,"气温"逐渐升到了零度左右。看了王队长的"杰作"后,战友们深受启发纷纷效仿。一小时后,密林中已造出了20多个"雪帐篷"。次日清晨,当官兵们从睡袋中爬出来时,虽说没有出现一例冻伤,可每个人睡觉时戴着的面罩上都挂满了厚厚的白霜,一个个都变成了"圣诞老人"。

  目前,武警黑龙江总队"老虎突击队"队员们用无数的汗水,练就了独有的雪地反恐技能,成为一支让数十万中外游客及黑龙江人民放心的钢铁劲旅。(陈维奇)

变换战术队形,交替掩护   图片来源:人民武警报

林海虎啸   图片来源:人民武警报

雪野追捕   图片来源:人民武警报

处置紧急情况   图片来源:人民武警报

滑雪巡逻执勤   图片来源:人民武警报

缆车上的“飞虎队”    图片来源:人民武警报

 [1] [2] 下一页

[责任编辑 李中锋 ]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4811341、4811342、4811343。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诚聘英才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新闻网站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481134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50004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