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新闻网首页 - 新闻 - 评论 - 信息 - 旅游 - 楼市 - 汽车 - 女性 - 美食 - 教育 - 招考 - 理财 - 经济 - 播客 - 博客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社会法制新闻 正文
内蒙古“1.27”烟花爆竹爆炸事故追踪[图]
内蒙古新闻网  10-01-30 10:14 打印本页 【字体:    来源: 北方新报  
 
  朝号村村民深知其害

  朝号村,位于内蒙古著名旅游景点——哈素海旅游度假区南10余公里处,这个村生产烟花爆竹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当地人称之为鞭炮村。2005年以前,由于制售烟花爆竹的利润非常高,这个村庄80%的家庭都在制售鞭炮,这个村子俨然变成了一个火药桶。昨日,记者在这个村子采访时看到,该村大多数村民家都是砖瓦房,高门大院,一些村民还开着高档轿车出入。显然,鞭炮的巨大利润曾经给这个村子的村民带来巨大财富。朝号村的村民告诉记者,由于朝号村过去屡屡发生烟花爆竹爆炸事故,村民深知制造鞭炮的危险性,所以该村村民很少有人去腾达园区的花炮公司打工。

遇难者赵二官的父母对于儿子的死不知所措。

  村民提出质疑

  距离朝号村2公里以外的董家营村则完全不同:村子里有近百名村民在腾达园区打工。在这次爆炸事故中遇难的3名工人都是该村村民。村民们普遍认为,腾达园区是政府规划监管的,园区里的花炮企业也是合法经营的,所以不会出问题。同时,腾达园区离家又很近,所以董家营村很多村民选择来这里打工。

  在该村遇难者马玉林的家中记者看到,她年幼的孙子在炕上玩耍,他还在等待着奶奶回家。马玉林的小叔子林全祥告诉记者:“我嫂子在那里干了一年多了,眼看着就过年了,她为了等公司给发工资,那天就去上班了。”据家属介绍,马玉林在公司里打工,没有签订过任何用工合同,也没有任何手续。村民们说,很多工人都是花炮公司临时雇佣的,属于计件工,干得多挣得就多。工人们每天晚上下班回来时,浑身都是黑色的火药末儿,有时候头发要洗好几遍。工人的工作环境非常简陋。

  在遇难者赵三官家中,记者见到了其年迈的父母。他的老父亲赵存虎80岁,老母亲潘存女78岁,丧子之痛深深打击着两位老人。记者在与他们断断续续的谈话中得知,赵三官为了供养两个女儿上学,不得不选择去花炮公司打工,为了多挣钱,根本闲不下来,一天下来也就挣40多元钱。

  几位遇难者家属表示:以前这里都是私人做炮,人们都知道不安全,非常危险,现在在企业里做炮,有政府监督,肯定没问题,谁也想不到还是出了事。一位家属说:“虽然统一安排到企业里制造,但是整个流程还是老一套,换汤不换药,这样与小作坊有什么区别?”

  出事花炮厂为何整而不改?

  据了解,发生爆炸的土左旗春花花炮公司在2009年曾两次被土左旗安监部门责令整改,因为该公司安全生产许可证已经过期,并且未办理延期换证手续,按规定不能进行任何生产活动。

  1月27日晚,记者见到了由自治区安监局颁发的土左旗春花花炮制造公司新的安全生产许可证,发证日期为2009年11月17日,主要负责人为张云刚,公司地址位于土左旗善岱镇花炮工业园区,也就是发生爆炸的区域。

  1月28日上午,记者又见到了2009年12月17日下发的土左旗安监发(2009)45号文件,文件中明确指出:按照自治区安监局的要求,土左旗各烟花爆竹生产单位立即停止生产,规范仓储设施,严禁超量超品种储存,加强企业自身安全管理,防盗,防破坏,确保企业安全。据了解,当日,该文件由政府工作人员亲自送到腾达、兴科、春花3家企业的负责人手中,但土左旗春花花炮制造公司的负责人张云刚不在,文件交给了张云刚的司机张月生。记者采访中了解到,同为持证单位,腾达花炮公司与兴科花炮公司业已停工。

  政府收了钱却称“不好管理”

  2005年,当地政府为了便于管理,防止爆炸事故再次发生,在朝号村统一规划了腾达园区,还成立了烟花爆竹治理办公室,对私人违法制造爆竹进行严查,并且相继取缔了家庭式小作坊。园区内有3家较大的花炮企业,其中腾达花炮公司是呼和浩特市最大的一家制造烟花爆竹企业。然而,这一系列措施还是没能阻止悲剧的发生。

  昨日,善岱镇党委书记史怀素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以前的厂子大多数都是无证经营的家庭式小作坊,我们取缔了这些非法经营的小厂子,烟花爆竹治理办公室每天也都会检查这些地方,但是,我们主要针对非法制售爆竹进行检查。有证合法经营的企业我们也会检查,但是检查人员没有那么专业,对于生产制造也不太懂。而且这几家企业是合法经营,证件都是安监部门颁发的,生产检查比较专业,应该由安监部门负责。”

  对于3家企业的用工问题,史怀素称“我们也对这一问题进行过检查,企业负责人也拿出了与工人签订的用工合同”。对于工人普遍反映的企业违法用工、工作环境简陋等问题,史怀素如此解释:那是企业的个人行为,作为镇一级政府不好管理。

  据了解,从2005年开始规划腾达园区以来,腾达园区每年要向善岱镇财政缴纳20万元的税款。

[责任编辑 魏佩 ]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4811341、4811342、4811343。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诚聘英才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新闻网站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481134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50004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