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新闻网首页 - 新闻 - 评论 - 信息 - 旅游 - 楼市 - 汽车 - 女性 - 美食 - 教育 - 招考 - 理财 - 经济 - 播客 - 博客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社会法制新闻 正文
警方提醒:小心冒名办银行卡透支和调包诈骗
内蒙古新闻网  10-02-21 10:00 打印本页 【字体:    来源: 新华网内蒙古频道  
 

  据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公安局经侦大队提供的信息,近日,赤峰市公安机关连续侦破两起信用卡诈骗案和调包诈骗案。

  犯罪嫌疑人刘某假冒王某、高某、杜某的名义在赤峰市某银行办理了三张信用卡,在透支5万元后逃匿。目前刘某已被公安机关抓获,并追回全部透支本息88433.79元。犯罪嫌疑人李某某冒用他人身份证明在赤峰市某银行办理了73张银行贷记卡,通过犯罪嫌疑人齐某某办理透支套现以及还款业务,总计透支35万元,目前犯罪嫌疑人李某某、齐某某已被公安机关刑事拘留。1月15日,敖汉旗王某被两人用冥币调包骗走人民币3万元;1月16日,克什克腾旗经棚镇居民刘某被两人用冥币调包骗走人民币1.3万元。

  对此,警方为提醒广大市民谨防银行卡诈骗,警惕调包诈骗,总结了目前社会上常见的五类银行卡诈骗。此类诈骗主要是指通过国际互联网络等载体,通过骗取持卡人的账号和密码,造成持卡人、发卡人损失的行为,其主要手段有以下两种:一是开设假银行网站或假购物网站;二是利用计算机病毒进行诈骗。第二种是利用手机短信进行诈骗。不法分子利用服务器向不特定的社会群体发送诸如:“客户银行卡已被复制,为避免盗刷,请即刻拨打XXX电话,与银联部门联系”、“客户银行卡于XXX刷卡消费XXX元成功,如有疑问,请立即拨打XXX电话,与银联部门联系”等内容,骗取持卡人的账号和密码。第三种是伪卡欺诈。伪卡欺诈也称克隆卡欺诈,是指不法分子利用偷窥、录像、测录磁卡信息、安装假刷卡设备等各种手段窃取卡号和密码,然后仿制出伪卡,再利用伪卡消费或取现。第四种是在ATM机上骗卡。不法分子在自动取款机上做手脚,设法使取款人的银行卡插入ATM机后被“吞没”,然后利用各种手段骗取密码。当持卡人离开后,犯罪嫌疑人迅速上前将被“吞没”的银行卡从ATM机中拉出,将资金盗取。第五种是以办理银行透支信用卡为名实施诈骗。不法分子在媒体上刊登广告,宣称可以为个人、团体办理银行信用卡进行无抵押信用贷款,从而收取手续费用,诈骗成功后携款逃匿。

  针对以上五种银行卡诈骗,警方建议广大持卡者:要妥善保管好个人的银行卡及密码。对来历不明的短信或电话提高警惕,任何情形下都不要轻易向他人透露账户信息,更不能通过ATM机向不明账户进行转账。如果接到可疑电话、短信、邮件、通知,可直接通过发卡行统一的客户服务电话进行确认,办理信用卡应前往有关银行网点,遇有信用卡诈骗情况应及时报警。生活中你可能会遇到这种情况:一个人在你面前“无意”中掉下一包东西,这包东西往往是假钞票、假金首饰,另一个人上前假意与你一起发现,并要求平分你拾到的东西,花言巧语地说让你得大部分,但要你拿出身上的钱或金银首饰抵押。这时请你不要贪图小利,应将拾到的东西送交派出所或打110报警作为你的第一选择。有可能的话要稳住骗子,以利于公安机关打击违法犯罪。(李富 张铭峡)

[责任编辑 刘敏 ]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4811341、4811342、4811343。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诚聘英才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481134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