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新闻网首页 - 新闻 - 评论 - 信息 - 旅游 - 楼市 - 汽车 - 女性 - 美食 - 教育 - 招考 - 理财 - 经济 - 播客 - 博客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经济新闻 正文
药交会带火青城初春经济 创造就业机会1.2万个
内蒙古新闻网  10-02-21 11:31 打印本页 【字体:    来源: 呼和浩特日报  
 

  2010中国·呼和浩特全国医药保健品交易会于2月19日至20日在内蒙古商品交易中心隆重举行。“三十团圆,初一拜年,初六参加药交会。”此话道出了药交会在呼和浩特市人经济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地位。十几年来,药交会已经成为呼市人生活的一部分。

  呼市药交会不仅是内蒙古规模最大的展会,而且在中国医药会展界保持了四项指标全国第一、一项第二的业绩(保健品类交易会全国第一,年举办届数全国第一,年专业观众量全国第一,固定城市医药保健品类会展全国第一,药品类交易会全国第二),被誉为“内蒙古新经济第一品牌”。更值得一提的是呼市药交会保持以上地位12年之久,累计为我区相关产业带来直接经济效益约29亿元,提供临时就业机会19万个,使呼和浩特成为闻名全国的“药展之都”。

  天寒地冻火爆依旧成交不减

  “一开展就签出去20万!”兰州太宝生物有限公司的水经理喜笑颜开。吉林益民堂经理李洪亮尽管没有透露具体成交额,但连连表示对本届药交会的成交非常满意。

  呼和浩特药交会最有代表性的还是其成交额和人气。虎年初春的严寒似乎使药交会客流较往届有所减少,但是并没有影响真正的专业观众,正月初三开始,昭君、巴彦塔拉、金叶阳光等酒店已经感受到了火爆,路边站满了举着广告牌的宣传人员,宾馆内人山人海。路边走着的一些拎着宣传袋的客商,袋中装满宣传资料,边走还边翻阅着。

  正月初六商品交易中心正式开幕。早上八点半,会场门前已经是人山人海。散发传单的、装扮成各种药盒和卡通人物的宣传代表在人群中穿梭,锣鼓喧天鞭炮齐鸣,使人们似乎忘记了这是冰天雪地的北国严冬。展厅内更是人声鼎沸,交易热烈。一位来自山东的秦先生讲:“呼市药交会我们每年都要来的,每次都有收获。”

  给餐饮、旅游、印刷等产业拉动经济1.5亿元

  呼市雅博喷绘社的彩喷机整个腊月和正月几乎成了“印钱”的机器,直到正月初四还在彻夜运转,为了保证机器不停,曹经理在工人们回家过年这几天亲自上阵,最后,用光了库存的所有彩喷布,也没能满足药商们的需求。“唉,我们的材料年前备少了。”曹经理惋惜中露着欣喜。

  据了解,药交会使印刷、广告、物流业的旺季从腊月一直延续到春节后。正月淡季不淡,这种现象在全国恐怕也很少见。巴彦塔拉饭店、昭君酒店房价更是上涨200%———300%,尽管如此,依然供不应求,连会议室都订满了。据统计,本届药交会给酒店、餐饮、旅游、印刷等相关产业带来直接拉动经济1.5亿元。

  创造就业机会1.2万个

  尽管天寒地冻,但昭君酒店和巴彦塔拉饭店门前站满了举着牌子的宣传员,据了解,他们大多是在读的学生,想利用这个机会来锻炼一下自己。

  北方民族大学大一的巴苏博德同学利用寒假回家的机会在药交会上得到了一份商务代表工作,每天可以挣到100元,她说:“每届药交会我的许多同学都会赶来打工,这是锻炼自己和接触社会的机会,也能给自己增加一些收入。如果能经常有这样的活动就好了。”据说,她供职的厂家对她的表现十分满意,巴苏博德年轻而自信的笑容告诉记者,此次短暂的打工经历带给她的不仅仅是工资收入。

  药交会期间,搬运工、商务代表、宣传员、保安人员等岗位成了香饽饽,据了解,本届药交会共创造会展临时就业机会1.2万个。

  内蒙古新印象:内蒙古在变优势产业也在变

  来自上海的李薇女士是美国一家医疗机构大陆地区的代理,第一次来到内蒙古,她感触颇深:“内蒙古给人的印象和想象的完全不同,很现代。最早我知道内蒙古羊绒衫很好,后来有了‘蒙牛’、‘伊利’还有‘小肥羊’,近几年呼市药交会在全国很有名气,这次一见果然名不虚传。内蒙古不再单靠资源,新经济、新产业也毫不逊色,内蒙古这些年真的很了不起,一做就是全国名牌!”

  有媒体说药交会是“内蒙古新经济第一品牌”,这是因为内蒙古的大多数全国知名品牌无论是煤炭、乳业、电力、羊绒还是牛羊肉几乎都是传统产业,离不开内蒙古特有的资源,唯有药交会与内蒙古资源无关,会展经济是新经济的代表产业,药交会成为内蒙古新经济第一品牌似乎毫无悬念。(文/马芳)

[责任编辑 刘敏 ]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4811341、4811342、4811343。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诚聘英才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481134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