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新闻网首页 - 新闻 - 评论 - 信息 - 旅游 - 楼市 - 汽车 - 女性 - 美食 - 教育 - 招考 - 理财 - 经济 - 播客 - 博客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社会新闻 正文
“富姐”吴英坦承曾为部门经理配宝马本田
内蒙古新闻网  10-04-02 11:23 打印本页 【字体:    来源: 中国新闻网  
 

  2009年4月16日,浙江省金华市中级人民法院首次开庭审理吴英,检察机关指控吴英集资诈骗人民币达3.89亿元,而吴英代理人当庭为其作无罪辩护。这起倍受关注的案件吸引了近30家媒体记者及近200名群众现场旁听。图为在法庭上的吴英。 中新社发 王旻 摄

  在2006年9月份,浙江东阳“亿万富姐”吴英一夜冒出成名时,社会上曾传闻吴英的企业本色集团部门经理的年薪则高达50万-100万元,并每人配备一辆宝马5系等高档轿车。但吴英本人一直未曾就此话题向外界承认过,一直来,所有媒体记者也没有人曾就此主题成功采访报道过。中新网记者今天却从吴英自己写的一份材料里发现:吴英首次坦然承认自己曾为本色集团的部门经理所有人都配备了一辆宝马、本田等高档轿车。

  社会冒出相关传闻增其光环

  2006年9月份,在百度东阳吧,一条名为《东阳本色集团,黑马!黑马!》的帖子成为众网民关注的焦点。发帖人说“据说老总是个二十六岁的小女孩,一下子买了二十几辆本田商务车,还有奔驰、宝马等高档车,又在汉宁路买了二十多间街面房。”

  而在东阳网论坛上,一条名为《浙江省东阳市本色集团董事长吴英26岁》的帖子则介绍说,本色招聘保安开出的月工资是2100元,而当地一般保安每月只能拿到800元左右。部门经理的年薪则高达50万-100万元,并给每人配备一辆高档轿车,包括尼桑天籁和宝马5系。

  相关媒体在报道吴英及本色集团时,都会采用这两个帖子,但没有一个记者就此主题向吴英或本色集团方面成功采访核实过,吴英及本色方面也从未曾就此话题向外界承认过或大肆渲染过。但不管怎样,那时社会上冒出这样的传闻,无疑也给吴英及本色集团增添了一些光环。

  上诉的材料意外提及此事

  浙江金华市中级人民法院在2009年12月18日作出一审宣判后,吴英于2009年12月28日提出上诉。之后,被押的吴英在里面依靠自己的回忆又写了一份长达1.4万字的上诉材料,2010年3月中旬,这份上诉材料通过律师带了出来。这几天,中新网记者通过相关渠道拿到了这份上诉材料。

  在这份上诉材料上,吴英写清了自己所借资金(一审法院认定是集资诈骗)中每一笔资金的的来源以及去向都交代出来了。吴英称,她这样写,目的是想说明或者证明自己所借款项绝大部分用于公司经营、购买固定资产,不存在个人肆意挥霍,且案发前公司处于经营状态,自己也并非明知没有偿还能力而借款。

  这其中,她提到了2005年、2006年有很大一笔资金用于本色集团下属各部门及下属公司负责人配备车辆。她在材料上共罗列了19项这方面的开支,每一项就代表一个部门及下属公司,共包括20余位公司高管及部门经理。

  高管及亲朋配宝马车

  在材料上,吴英共提到了19个部门及下属公司,提到了20余位公司高管及部门经理,后面都一一写明自己或公司为他们各自配备的豪华车的种类和品牌,按每人一辆计,共提到了20余辆车(其中吴英罗列的有两项或两个部门,不知是吴英自己疏忽还是别的原因,其后面没写有无配备车,以及车的种类和品牌)。

  中新网记者认真分析查看了一下,发现吴英给自己的亲人和好友(都是高管)配备的都是宝马、克莱斯勒等豪华车。如吴英写着:董事长室——吴英——宝马750一辆;电脑网络部和网吧——周红波(吴英的丈夫——记者注)——克莱斯勒敞篷车;总经理室——蒋莘辛(副总经理,该人姓名外界也有写成“蒋辛莘”的——记者注)——宝马X5越野车一辆(原是吴英自己用,吴英材料上有写明的——记者注);财务部——吴喆(原本色集团财务总监)——宝马530一辆;投资部——方鸿(湖北公司)——宝马720一辆,孟迪(浙江诸暨公司)——宝马525一辆。

  配车相关费用共开支2000万元

  中新网记者还认真统计了一下,除了本色高管及吴英自己的亲朋外,本色集团其他部门如工程部、保安部、酒店管理部等10余个部门的部门经理,配备的车就稍微差一些了,但也是本田、三菱、别克之类的。这剩下的10多辆车,按车型分,光商务车就有11辆,其中本田商务车有5辆。按车品牌分,本田车有7辆,其中,5辆商务车,2辆越野车。

  吴英在资金去向即开支列表中特意写明,光本色集团公司汽车和上牌及税等费用约2000万元。

  据中新网记者调查得知,吴英案发后,吴英本人及这些部门经理的这些车辆基本上都及时被当地警方查封或扣押,最后被拍卖等处理掉。(记者陈国亮)

[责任编辑 赵文萃 ]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4811341、4811342、4811343。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诚聘英才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481134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