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率先试点大学生“村官”制度的西部旗县之一,内蒙古自治区准格尔旗近年来经过不断地探索,在大学生“村官”的选聘、任用工作上取得了一定突破,其生源本土化、岗位有职责、能进退能流动等选聘任用的模式,可供其他西部县市参考借鉴。
选任村干部急需从“源头补血”
与东部地区相比,西部旗县农村干部文化素质相对偏低,传统的村务管理方式也过于简单粗放,远不能适应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的要求,急需从源头补充新鲜血液。
地广人稀、山大沟深的准格尔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南部。全旗所辖面积为7692平方公里,总人口31万人,下辖9个乡镇(苏木)、159个村(嘎查),以及20个社区、1个经济开发区、1个新区。
依托煤炭、电力等产业,近年来,准格尔旗的城乡经济发展较快。与此同时,当地村、嘎查的政策宣传、补贴发放、社会保障、土地征用补偿、生态建设、远程教育等事务也愈加繁重,对村干部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据准格尔旗十二连城乡副乡长王宇飞介绍,在当地的农村、嘎查,农牧民的最高学历是高中,比例仅占农牧民的10%-20%。村、嘎查的干部文化素质相对偏低,已影响农牧区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据准格尔旗委组织部部长白永平介绍,从2007年开始,准格尔旗即开始选聘大学生到村、嘎查任职。至2009年底,准格尔旗已累计选聘395名大学生“村官”,近期还将新选聘50名左右的大学生“村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