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新闻网首页 - 新闻 - 评论 - 信息 - 旅游 - 楼市 - 汽车 - 女性 - 美食 - 教育 - 招考 - 理财 - 经济 - 播客 - 博客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时政新闻 正文
留心留人:准格尔旗探索本土化选聘大学生"村官"
内蒙古新闻网  10-04-07 16:02 打印本页 【字体:    来源: 新华网内蒙古频道  
 
  探索建立、健全培训制度 促进大学生“村官”顺利成长

  白永平介绍说,近年来,准格尔旗已把大学生村干部纳入到了全旗干部培训规划,通过制订、实施年度培训计划、长远培训规划,初步建立起了大学生村干部岗位培训制度,依托准格尔旗党校、海子塔、羊市塔、五家尧四个党员干部培训基地和130个远程教育站点,做到了每一批大学生村干部任职上岗前,都要安排岗前培训。  

  准格尔旗开展的大学生“村官”培训内容,主要围绕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涉农法律法规、农业实用技术、群众工作、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等内容展开。对兼任村、嘎查团支部书记、副书记职务的大学生村官,准格尔旗团委也将其纳入到了农村团干部培训规划范围。参加培训的情况也将作为考核、评优依据。

  2009年3月被选聘为大学生“村官”的冯昕举例说,除了上岗前的培训,担任“村官”后,旗里还组织了远程教育系统使用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培训,以及“三农”政策、工作等方面的集中培训,培训的内容都与工作紧密相关,每次的培训时间为3天至5天不等,很多知识可以说是终生受益。

  为帮助大学生“村官”尽快熟悉工作,掌握工作经验,准格尔旗还实行结对帮带制度,即各乡镇党委为每个大学生“村官”确定了1名副科级以上干部,以及所在村党支部书记或村民委员会主任作为联系人,一对一的结对子,对大学生“村官”进行指导,解决工作、生活上的困难,及时掌握大学生“村官”的工作、思想状况,做好心理疏导等工作,引导大学生“村官”逐步建立扎根基层工作的信念。

  此外,为给大学生“村官”搭建交流学习的平台,准格尔旗还依托政务网站“准格尔之窗”、报纸《今日准格尔》、准格尔旗电视台、广播电台,开设了大学生村干部风采专栏,并创办了大学生村干部工作季刊《基石》,宣传大学生“村官”中的先进典型,交流工作经验。

  把大学生“村官”群体变为后备人才库

  27岁的何永飞,2008年4月通过考试,被选聘到准格尔旗大路镇大沟村任村民委员会主任助理。经过考核,于2009年7月被上调到大路镇政府政务大厅工作,任大路镇的团委书记、文化站站长。

  目前,上调至乡镇、苏木或旗行政事业单位工作的优秀大学生“村官”已有不少。白永平介绍说,近年来在准格尔旗对表现优秀、党员和村民认可、有扎根基层理想的大学生“村官”,鼓励参加村“两委”班子竞选,进入村“两委”班子成员的大学生予以长期聘用,鼓励继续在基层岗位上建功立业。

  如果聘期满后,留任村党支部书记和村民委员会主任的大学生“村官”,可以继续享受中央及地方的财政补贴。对于参加选举的大学生“村官”,如果本人愿意,可以将户口迁到任职村,从而解决选举身份问题。

  准格尔旗还择优选拔了一批大学生“村官”到乡镇、苏木和旗机关事业单位工作。据统计,至2009年底,准格尔旗村级党支部、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中,已有21名大学生村干部进入“两委”班子。

  同时,准格尔旗还选拔了50名大学生村干部到苏木、乡镇政务大厅工作,选拔了77名大学生“村官”充实到准格尔旗各行政、事业单位从事工作。虽然到新岗位工作后尚无编制,待遇也依然按比照大学生“村官”的标准,但示范效应却非常好。

  此外,准格尔旗旗委、旗政府近期已作出规定,今后凡是乡镇和机关事业单位选人用人,都要从大学生“村官”中产生,这一政策实施后,将进一步拓宽大学生“村官”的成长空间。

  在实施以上政策的同时,准格尔旗也鼓励、推荐大学生“村官观”参加公务员考试,至2009年底,已累计12名大学生“村官”通过考试走上公务员岗位,此外还有6人通过招聘考试被其他企事业单位录用。(任会斌王宇飞)

[责任编辑 田娟娟 ]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4811341、4811342、4811343。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诚聘英才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481134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