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新闻网首页 - 新闻 - 评论 - 信息 - 旅游 - 楼市 - 汽车 - 女性 - 美食 - 教育 - 招考 - 理财 - 经济 - 播客 - 博客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包头新闻 正文
包头市共建起183个文化大院改变农村牧区生活
内蒙古新闻网  10-06-02 09:51 打印本页 【字体:    来源: 北方新  
 

  至今年5月底,包头市农村牧区共建起183个文化大院,包括二人台坐腔大院、民族歌舞大院、晋剧大院、民俗文化展览大院、剪纸大院、书画大院、秧歌大院、图书科普等10个类别。九原区流传百年的高跷、秧歌、剪纸,青山区创始于明末清初的绝技糖塑艺术和面塑艺术就是在文化大院中复活的。

  郭小平文化大院位于土右旗萨拉齐镇,目前有60多人的队伍,吹拉弹唱人才齐全。大院活动一年四季不断,6年来举办了1500多场次活动。央视“新闻30分”曾做过报道。

  白光保文化大院位于将军尧镇小召村,占地300平方米。活动大厅有各种乐器20多件及灯具、幕布、音响等剧团设备。大院有演出人员50多人,每年参加礼仪演出500多场。二人台业余剧团每年演出200多场。在各种节日能组织起300多人的队伍,经常参加包头市春节晚会演出。

  张瑞芬文化大院投资15万元,先后成立了腰鼓队、健身操队、电子琴班、手风琴班。队员由成立之初的15人发展到120人,定期开展知识讲座、卡拉OK比赛、打坐腔等。他们将邻里之间的好人好事等编成小品、快板等演出。

  索凤鲜文化大院是退休教师索凤鲜于2000年成立的。现在鄂尔格逊村1/3的村民参加大院活动,年演出2000场次,观众3万人次。位于哈业胡同镇柴脑包七村的高金柱文化大院除了乐器外,还有篮球架、乒乓球台,经常举办体育比赛。

  文化大院各种活动的广泛开展,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祝福)

[责任编辑 魏佩 ]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4811341、4811342、4811343。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诚聘英才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481134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