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4日,呼和浩特市读者张女士向本报记者反映:“2008年6月1日起,限塑令在全国施行。两年过去了,在呼和浩特的一些市场、超市,尤其街边小摊,被禁止的超薄塑料袋仍在大量使用。”
6月5日,记者在新城区爱民街丽苑小区北门处看到,几个卖肉夹馍、煎饼的摊贩前围着一群人,煎饼一出炉就被放到了各种颜色的薄塑料袋里,袋子里马上聚起一层水汽。随后,记者又在爱民街街边售卖水果、蔬菜的摊贩处看到,曾被限制使用的超薄塑料袋依然在这里被广泛使用。按限塑令规定,正规环保袋上需标注材质、用途、安全性说明、生产厂家、承受重量等内容,而这些袋子上没有任何说明标注。有市民对记者说:“我们也知道这种塑料袋有毒、有污染,但是大家一般出门都不带购物袋,买东西之后,只能使用由商贩提供的免费塑料袋。”据了解,限塑令已经施行了两年,刚开始时由于贯彻力度大,市场上鲜见被禁止使用的塑料袋,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曾经被限制使用的塑料袋在市场上又逐渐流通了起来。
昨日,记者就此情况采访了内蒙古社会科学院特约研究员阿尔泰,他说:“老百姓多年的消费习惯是不容易更改的,多年来,老百姓习惯使用这种不用花钱的塑料袋,甚至明明知道这种塑料袋不环保,对人体健康有危害,但就是不愿意花钱购买购物袋。目前,出现这种情况,政府一方面应通过多种渠道持久地进行宣传、引导,并且对市场加大监管力度,查处违规生产塑料袋的厂家;另一方面,政府相关部门应该经过大量深入调查之后,根据民意,科学、合理的找出一种能真正代替塑料袋的产品来推广使用。”(记者李显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