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新闻网首页 - 新闻 - 评论 - 信息 - 旅游 - 楼市 - 汽车 - 女性 - 美食 - 教育 - 招考 - 理财 - 经济 - 播客 - 博客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时政新闻 正文
英语四六级考试地下产业猖獗 如何打击成迫切课题
内蒙古新闻网  10-06-21 10:37 打印本页 【字体:    来源: 中国新闻网  
 
  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是教育主管部门组织实施的一项标准化考试,每年参加考试考生达240多万。四六级考试成绩同时也是各单位录用大学毕业生的参考。6月19日是全国大学四六级英语考试日子,记者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多所大学发现,贩卖答案现象异常猖獗。
  
  令人咋舌的四六级考试地下产业

  6月19日,记者在哈尔滨某高校教学楼附近发现,离大学英语四级考试还有20分钟,有人就接到了贩卖答案人员发来的考前答案。A卷快速阅读1到7题答案分别是,ADCABCA。再往下看,听力11到15答案ABBCD,接下来陆续还有很多答案。记者在考前几天调查发现,通过贴在校园里的小广告购买考前答案,一份考前答案最低只要200元就能搞定。

  记者发现,考生购买答案通常分为考前答案和考中答案。考前答案是指在考前卖给考生一整套考试答案。有说法称,考前答案命中率一般不高。但不排除某些环节考卷外泄造成的高命中率。考中答案就是考试当中发给考生的答案。就在四级考试进行中,记者接到来自不同卖答案者陆续发来的考中答案信息。

  比绿豆还小的作弊工具

  四六级考试中,记者多次收到考中答案。答案涉及英语四级考试全部题型:快速阅读、听力、完型填空及翻译。那么接收到答案的人如何把答案传递给考场中考生进行作弊的呢?

  目前由于监管加强,通过手机作弊很难。现在卖答案的不法分子会给作弊考生提供相应的器材如格尺、手表、橡皮。这些作弊工具看起来很普通,但其中另有玄机。记者发现一种十分隐蔽的耳机作弊工具,竟然比绿豆还小。作弊考生只要把耳机放在耳朵里,戴上一副相当于接收器的眼镜,外面的作弊人员就可以把看到的答案发给里边考生。

  贩卖作弊器材人员声称,短时间内一麻袋的橡皮作弊器就所剩无几。有的学生称整个班级都购买了作弊工具。

  作弊组织者展示“乾坤大挪移”流程

  过去向考场内传递答案,人员大多隐匿在学生宿舍或校园周边,现在却不用藏身暗处,由此可以看出作弊的猖獗。记者在哈尔滨多家高校看到,无论是学校教学楼,学生宿舍,甚至告示板、广告栏到处贴有贩卖四六级英语考试答案的广告。这些广告声称答案来自不同地方,有本校本省,还有吉林北京,甚至有的广告还征招所谓一级、二级代理商。

  记者看到这样一则广告:四六级保过,答案出自扬名助考集团,纯一手操作经验丰富技术精湛,连续六年准确。四级考题考前考中答案200元。六级考前考中答案300元,提供工具。

  非常有意思的是,这个广告还列出整个作弊流程图:首先要收买和雇佣有考试资格人员,然后考试当天这些人员要携带微型扫描仪器或有无线发射功能针孔摄像机进入考场,将考题传递给外面人员。外面人员找作题高手在最短时间内将答案传给中间人。中间人通过QQ或手机等方式传递给场外人员。场外人员通过发射器传给考场内人员。

  作弊竟然也要签协议

  按照广告联系方式,记者与一贩卖答案人员取得联系。这家贩卖的四级答案一手答案价格为400元。贩卖答案人员十分警惕,在确认身份后才将作弊器材卖给购买者,同时介绍作弊方法。让记者没想到的是,贩卖答案人员在教会如何使用作弊器材后,竟然要求以甲方身份与记者签订一份协议。协议标明如出现意外,无论甲方还是乙方责任导致考生未能通过考试,乙方有两种选择:一,不退款,下次免费,直到考试通过为止;二,收500元设备使用费,退还余额。

  这名贩卖答案人员声称,为了信誉签协议保过,他们会在考前架设发射器、电脑、天线。考前还会进行信号测试。果真在17号当天,他们约记者进行了接收信号测试。在测试现场记者点一下开机和设置键,收到一份所谓华巍四级A卷测试。

  发广告,签协议,卖器材,进行测试,如约在考前考中发送答案,那么这些答案准确率有多高呢?四级考试结束后,记者将接收答案与新东方、腾讯教育等网站考后发布参考答案进行比对。记者发现考前答案正确率约为23%;考中接收答案A卷答案正确率达70%,B卷答案正确率竟然高达82%。

  记者调查发现,四六级英语考试舞弊现象让人触目惊心,其中所谓的市场需求和校方疏于管理也起到推波助澜作用。近年每逢国家级考试经常会爆出作弊丑闻,而且作弊手段日益先进,有组织和利用高科技手段作弊现象频繁发生,甚至出现考试作弊产业化的趋势。如何依法有效打击已成为一个重要而迫切课题,因为它危害了公平竞争和社会风气。

[责任编辑 张慧 ]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4811341、4811342、4811343。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诚聘英才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481134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