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新闻网首页 - 新闻 - 评论 - 信息 - 旅游 - 楼市 - 汽车 - 女性 - 美食 - 教育 - 招考 - 理财 - 经济 - 播客 - 博客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军事新闻 > 军事热点 正文
韩美军演致使黄海成“热海” 中国战略底线遭试探
内蒙古新闻网  10-06-22 16:20 打印本页 【字体:    来源: 新华网  
 

  韩国《中央日报》16日发布消息,韩军方相关人称:“计划等联合国安理会针对‘天安’舰的对朝措施出来之后,再进行韩美联合军演。”此前,韩国计划在6月7日-10日举行联合军演,但后又表示军演将向后推迟2-3星期。而按照原来的安排,美军将派“华盛顿”号核动力航母及核潜艇参演。

  韩美联合军演堪称“家常便饭”,但以前都是在朝鲜半岛的东部海域,即日本海进行,而美国航母在其作战半径能够达到中国本土的黄海上展示武力,在历史上都相当罕见。因此,尽管韩美这次军演剑指朝鲜,但外媒这些天一直都在猜测中国的反应,一时间黄海成了“热海”。目前,在是否出动航母这个问题上,韩美两国军方的说法有些不同,韩国强调肯定有航母,而美国的表态比较模糊。

  据韩联社称,两国计划在朝鲜西海(中国黄海)的格列飞群岛北方、德积岛和鱼青岛海域附近,举行大规模反潜演习。届时,美国“华盛顿”号核动力航母可能现身。韩国则派出驱逐舰、常规潜艇和“F-15K”战机。这将是自1976年以来,韩美军队进行的最大规模的军演。

  分析人士指出,此次韩美联合军演,直接原因是韩国的“天安”舰沉没事件。“天安”舰事件之后,韩国政府高调抨击朝鲜,将相关决议提交联合国,而朝鲜亦高调反击,声言韩国此举等于引发战争。美国欲将航母陈兵黄海,也是为了防止双方擦枪走火。

  美国国防部宣布,美国海军在与韩国方面磋商后决定举行反潜和海上封锁两项联合军事演习。其中,美国第七舰队参与反潜演习。白宫发言人吉布斯表示,总统已经下令要军方指挥员同韩国密切配合备战,遏制未来韩国可能遭受的侵略。日本政府也就韩国“天安”舰沉没事件举行安全保障会议,决定与美韩两国保持密切合作,共同应对这一事件。有分析认为,这是“天安”舰事件发生后,美日韩三国轴心对朝鲜军事制裁措施中最强有力的措施。

  美国航母近些年在韩美针对朝鲜的军演中经常出现,除“小鹰”号常规动力航母外,“林肯”号、“尼米兹”号等核动力航母也曾经到场助威。去年10月,美军就在和韩国的共同演习中派“华盛顿”号航母参加,不过韩美的海上军演一般在距离黄海很远的海域进行。而这次因为“天安”舰事件发生在朝鲜半岛西海岸,所以美国就有了“进入西海岸的借口”。

  可以说,在朝鲜半岛局势进入外交博弈阶段之时,美国航母如果进入黄海,标志着韩美要进一步推高朝鲜半岛的紧张局势。

  专家点评

  中国应坦然处之

  国防大学李大光

  我认为,美国航母如果来黄海,是对中国的战略底线和中国近年近岸防务发展的一次试探。

  上一次美国航母进入黄海,还是在1994年10月。当时的中美关系因美售台“F-16”战机以及后来的“银河”号事件而陷入低谷,双方停止了一切军事交流。由于朝鲜拒绝美日提出的核查并改换轻水反应堆的建议,美国命令“小鹰”号航母战斗群开进黄海以封锁朝鲜西海岸。在未向我方事先通报的情况下,“小鹰”号沿中国领海边界巡航,与中国潜艇遭遇,两国战机一度空中对峙。据说,美国海军对该事件的描述是“二战后美国海军在西太平洋区域最具爆炸性的海上接触”。

  时隔十多年,这次“华盛顿”号航母要进入黄海的消息再次引起世人的强烈关注。韩国《每日经济新闻》描述说,“华盛顿”号航母如果到达黄海,可以“像看自己的手掌心一样察看中国主要海军基地和战斗力”。

  日本《行政调查新闻》网站报道称,黄海堪称“中国最碰不得的地方”。文章认为,“在这样的海域制造了能让美国第七舰队进入,并堂堂正正地进行调查的理由就是‘天安’舰沉没事件”。

  当然,美国航母会不会来黄海参加军演,最终的决定权掌握在美国手中。作为一个在东亚地区举足轻重的军事存在,美国更应谨慎从事,从大局考虑。美国在这个问题上迟迟未明确表态,说明他们清楚这件事对中美关系并非儿戏。如果执意要派航母来黄海,搞什么试探,对中国民意造成的阴影,对中美军事互信造成的新伤害,或许很长时间都难以消除。

  韩美这次高调军演有着其巨大的战略意义,中国既不能大意,也不必太在意,应该坦然处之。一方面美军目前的重点在波斯湾和阿富汗,要真正挥军东向还有难度。另一方面,美国派遣航母也有规则可寻,一个航母编队是警告,两个航母编队是严重警告,三个航母编队才可能真正开战。也就是说,现在至多是摆个样子。

[责任编辑 阿丫罕 ]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4811341、4811342、4811343。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诚聘英才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481134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