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之地,该拿什么展示这份独特的文化魅力,又该如何让城乡百姓共建共享和谐文化?今年4月份,乌审旗适时“播”下了一颗文化种子——大胆创新文化人才工作机制,精心组建“文化特派员”队伍,免费为各机关、企事业单位及苏木镇送去人才,积极引导文化人才采取“以点带面”的方式开展文化服务,将政府的“送”与百姓的“需”最大限度进行匹配,有力促进了文化事业的发展。
该项制度的实施,是乌审旗文化惠民的有益尝试,更是统筹城乡文化建设、实施文化民生工程的创新之举。一是立足资源,精心选才。深入挖掘本土丰富的文化人才资源,在此基础上精心组建一支由乌兰牧骑退役人员、当地户籍的带薪见习大学生、专业的马头琴教师组成的“文化特派员”队伍。二是突出重点,深入开展“文化惠民”。充分发挥文化特派员“四大员”(政策法规的宣传员、社情民意的调研员、群众文化的辅导员、文化建设的协调员)作用,深入开展各项文化活动,不断满足群众多样化的文化需求。三是创新机制,联动帮扶。文化特派员由旗文化局举荐或公开考试选拔产生,并对其进行人事、业务等方面的管理,派驻单位不需要另外提供编制和经费,只需进行日常管理。着力形成“派出单位+文化特派员+派驻单位”的文化联动帮扶模式。
目前,已有12人被派往教育、卫生、农牧、电力等系统开展机关企业文化建设,60多人被派往各苏木镇负责马头琴培训工作。各单位对文化特派员的到来都拍手叫好。记者在乌审旗卫生局采访时,该局负责人坦言,卫生系统工作繁忙,职工生活单调,自从特派员来了以后,积极组织各类文艺活动,丰富了职工的文化生活,缓解了工作压力,通过读书活动、知识竞赛等活动凝聚了人心,提高了职工的工作积极性。被派在旗人事局的特派员娜仁花告诉记者,作为一名文化特派员,她很乐意带动大家参加各种文化活动。针对如何具体开展好各项文化活动的问题,她还特别制订了一张计划表,“按图索骥”开展活动。
乌审旗实行文化特派员制度,不仅通过文化的引导和感化作用繁荣和活跃了该旗的群众文化生活,而且有利于乌兰牧骑退役人员发挥专长,为繁荣本土文化继续做出贡献,有效解决乌兰牧骑退役人员的出路问题。同时,更有利于早日实现乌审旗民族文化大旗向民族文化名旗的转变。随着该项工作的全面实施,文化特派员正成为活跃在乌审大地上一支重要的文化建设力量。
从十七大提出“文化惠民工程”后,全国各地都在努力推进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在打造城乡百姓共建共享和谐文化的过程中,乌审旗派出“特派员”到基层“种”文化,走出了一条活跃基层文化建设的新路子。如此“种文化”,土生土长,就不再昙花一现,而是扎下了根。如此“种文化”,有了内生力的驱动,就可长盛不衰。
在乌审旗这片土地上,积淀了厚重的文化底蕴,催生了丰富多彩、璀璨夺目的文化艺术。如此深厚的文化底蕴该如何渗透、繁荣群众的文化生活?这是当地政府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最终,他们选择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经过精心培育,乌审旗组建了“文化特派员”队伍,深入到各机关、企事业单位、苏木乡镇,利用业余时间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他们从事的工作就像是农民种庄稼一样,把文化的“种子”植入整个乌审大地。由此,群众文化阵地建设和管理的长期内生机制形成了,文化的“种子”开始在乌审大地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一棵种子播下去能否成活、成长和繁衍,决定于它身处的土壤与气候。在乌审旗,“联动帮扶”机制已经逐渐形成,为“种文化”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文化特派员驻点“种文化”,将文化“种”到基层,吸引了广大群众参与文化活动,带给了大家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理念,更有利于建立起健康积极的主流文化阵地,最终,令文化发展的成果惠及基层,惠及群众。(武文玲、马利军、尚铁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