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新闻网首页 - 新闻 - 评论 - 信息 - 旅游 - 楼市 - 汽车 - 女性 - 美食 - 教育 - 招考 - 理财 - 经济 - 播客 - 博客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科教文卫新闻 正文
让民族语言文化渗透到孩子心灵深处
内蒙古新闻网  10-07-26 11:06 打印本页 【字体:    来源: 内蒙古日报  
 

  “蒙古族的孩子连自己本民族的语言都不会了,太让人伤心了!”“如果再不保护蒙语,今后会的人就越来越少了!”……曾几何时,因为种种原因,越来越多的蒙古族孩子不再学习本民族语言,以致于把自己的母语都丢失了。近日,当那声亲切的“赛拜努”(蒙语意思为:你好)再次从学生、幼儿们的口中响亮地喊出时,温暖了许多人的心。为了保护民族语言,呼和浩特市各民族学校加大了民族语言文化的教育,他们要让民族语言文化渗透到孩子们的心灵深处。

  让孩子爱上民族语言

  一走进呼和浩特市蒙古族幼儿园,就强烈地感受到民族文化的气息,幼儿园里在环境布置中体现出浓浓的民族特色。只见大门是马鞍形状,园内的草坪中安放着蒙古包。而在民族传统文化认知区,完全是蒙古族在草原上的生活情境。这里专门陈设了蒙古包、勒勒车、马、牛、骆驼、山羊、绵羊等的标本,还有马背用具和蒙古包里的用具等等。园长吴海棠告诉我们:“这些都是为了让幼儿了解蒙古族文化,学习蒙古族语言提供直观的认知环境。”

  与美景相称的就是那些坐在草坪上的可爱孩子。我们来到这里时,他们正玩着抓踝骨的游戏,游戏与语言活动结合在一起,只见这些可爱的小精灵运用踝骨的4个面,进行组词、造句和创编故事等,他们全部用蒙语来交流。一位孩子骄傲地说:“我现在已经会背好多蒙语儿歌了,而且有些简单的蒙语故事我也会讲,我回家还要给爸爸妈妈讲一遍,并教他们蒙语呢!”

  为了发展民族语言,内蒙古土左旗民族中学从外地学习了一套先进的方法。还未走进一年级实验班的教室,就听到孩子们用洪亮的声音唱着蒙语儿歌。走进教室后,孩子们争相举手介绍自己。一位叫其木格的学生用蒙语先介绍了自己,随后她又翻译道:“我是蒙古族的孩子,今年9岁,我是从第一学期开始学习的蒙语,以前一句也不会说……”

  当问到其木格“为什么要学蒙语时”,其木格说:“因为我是蒙古族人,我喜欢蒙语。”

  笔者了解到,该校共有3个这样的蒙语实验班,分别是幼儿部、小学部和初中部的一年级各成立了一个蒙语实验班。内蒙古土左旗民族中学中学部部长赵君君说:“以前我们学校虽然也有蒙语课,但是以汉授为主加授蒙语,每周上3节,为了发展蒙语,让更多的孩子学好蒙语,我们专门成立了实验班,现在加到了1周5节课,即每天都有1节蒙语课。”

  笔者发现,学习蒙语的并非都是蒙古族孩子,有些同样喜欢蒙语的汉族孩子也加入到了其中。在阅览室,我们见到了张燕娜。她说:“我是一名汉族学生,但是高一开始我也学起了蒙语,我觉得这不仅仅是多学一门语言,同时也是在学习民族文化。”

  多种方法推动民族语言文化的发展

  笔者了解到,为了发展民族语言文化,各民族学校可谓想尽办法。呼和浩特市蒙古族幼儿园园长吴海棠说:“我们把教育和生活联系起来,带领孩子搜集生活中散落的点点滴滴的蒙古族文化生活信息,通过举办幼儿园蒙语诗歌、故事朗诵会,鼓励孩子们学会用本民族的语言及文化艺术形式表达自己的思想。”

  不仅如此,我们还得知,呼和浩特市蒙古族幼儿园还有一个目标:为了让失去母语的蒙古族幼儿喜爱自己的民族语言、最大限度地掌握民族语言,该园针对幼儿来源地、幼儿蒙语的掌握程度、幼儿的不同发展水平,划分了纯蒙语教学班和加授蒙语教学班。纯蒙语教学班要使幼儿在3年的学习生活中学会用流利的蒙语进行交流、朗诵、唱歌等。加授蒙语班级的幼儿在园3年期间要学习掌握蒙语日常对话及一些简单的儿歌和歌曲。

  而在内蒙古土左旗民族中学,在发展民族语言时,学校结合音乐课、美术课和体育课,增设民族音乐舞蹈和蒙古族传统体育项目,营造浓厚的校园民族文化氛围。另外,还让学生们学唱蒙古语歌曲等等,这些都推动了民族语言文化的发展。内蒙古土左旗民族中学校长杨文锁还告诉笔者:“实验班成立以来,由于教学成绩好,不少学生都想报名到蒙语实验班来学习。所以我校决定从今年9月份开始,在原有的实验班基础上,再分别增加一个实验班,以满足家长和学生的需求,同时所有实验班都将实行小班化教学。另外,初二至高三年级都有加授蒙语的学生,并采取蒙语集中授课的方式。”(贺彩凤)

[责任编辑 魏佩 ]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4811341、4811342、4811343。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诚聘英才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481134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