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一些“食”字号、“健”字号、“消”字号、“妆”字号的商品,其标注的疗效神乎其神,一旦这些商品在药店内登堂入室,对消费者更具误导性和欺骗性。进入7月以来,鄂尔多斯市工商局、鄂尔多斯市消费者协会对城区一些药店、药房的相关经营情况进行了专项调查。
伪药品欺世盗名蒙骗人
日前,鄂尔多斯市锡尼镇年逾古稀的顾先生向鄂尔多斯市消协投诉称,自己在听了一堂老年健康知识讲座后,讲课的“白大褂”为其做了免费体检,说他患有“三高”。“白大褂”当场开出处方,并指定其到某药店买某种药品。顾先生依照吩咐,花了1500元买了一个疗程的“特效药”,服用后出现了腹泻症状。其子女以为老父患病不轻,忙带其到医院做进一步检查。检查结果显示,顾老先生并无“三高”。究其腹泻原因,竟是“白大褂”所开药物的副作用所致。
鄂尔多斯市消协工作人员调查后发现,“白大褂”所开的药物其实是一种保健食品。“白大褂”是某品牌保健食品的营销人员,他们举办讲座是为了搞保健品促销。经调解,顾先生从“白大褂”那里如数拿到了退款。
据了解,在鄂尔多斯市消费者协会日常受理的消费投诉中,类似顾先生这样的投诉不在少数。该市薛家湾镇董先生在城区一家药店购买了二十六味帝黄丸,服用后出现了不良反应。董先生将“药品”拿到药监部门询问后才知道,自己买的根本不是药品。
揭开伪药品神秘面纱
根据有关法律规定:禁止在非药品中违反国家有关规定添加药物成分,非药品不得标注药品通用名称,其说明书、标签和包装标志不得有涉及药品适应症或者主治疾病的内容。据此,鄂尔多斯市工商系统组织专人对全市20多家药店进行了专项检查,发现了康妇消炎洗液、二十六味帝黄丸、天然伟哥、霉克霜、蚁粒神等20多种伪药品。同时,鄂尔多斯市消协组织专人以消费者的身份,对鄂尔多斯市城区的部分药店进行了明察暗访,对在前期药品整治中被列入伪药品的一些保健食品、消毒用品、化妆品等进行“照方抓药”。调查发现,部分药店成为伪药品的栖息地。7月9日,鄂尔多斯市消协调查人员对鄂尔多斯市城区的9家药店进行随机抽查,发现有两家药店已经没有伪药品的踪影,而在其余5家药店,调查人员买到了伪药品。调查人员还发现,目前,部分场馆成了虚假宣传的课堂。鄂尔多斯市的一些宾馆、酒店被租赁举办健康知识讲座,部分保健品经销商从一些人手中租借工商部门核发的商品展销登记证,利用节假日大肆进行伪药品虚假宣传,欺骗群众。同时,部分媒体也成为伪药品的吹鼓手。一些媒体、广告经营者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对伪药品广告内容审查把关不严,为伪药品的泛滥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伪药品不是药
鄂尔多斯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一位负责人表示,凡是声称自己的保健食品有治疗作用或有治疗效果的都是不真实的,也是违反《食品卫生法》的。
提起保健食品、消毒产品、化妆品,该局的一位专业人士说,这些都没有治病的疗效。而且,就算是药品,其疗效对患者来说也是有个体差异的。像一些宣传所说的那样包治百病是不现实的。消费者在购买此类商品时,一定要看清批准文号,不要轻信推销人员的口头宣传,不要把保健品、消毒品、化妆品、食品都当药品来使用。伪药品未经审批,质量达不到要求,往往夸大疗效欺骗消费者。不少伪药品在地下工厂生产,含有毒有害成分。更令人担忧的是,一些儿童口服液产品含有性激素,严重影响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
整治要对症下药
鄂尔多斯市消协将伪药品调查的相关情况向有关职能部门通报后,相关部门表示,整治伪药品需要对症下药,也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
首先,消费者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理性消费。患者应当到正规医院治疗,切莫听信不良商家的虚假宣传。作为药品经营者来说,应当诚信自律,切莫贪图蝇头小利而成为伪药品的帮凶。其次,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对伪药品的整治力度,净化药品市场。再次,工商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对药店柜台出租、保健品展销会及相关广告宣传的监管力度。鄂尔多斯市工商局市场合同科科长杜学民表示,该局近期将与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联合执法,重点加强对剧院、酒店等场馆举办保健品展销会的跟踪督查,强化节假日期间的市场监管,对利用展销会变相从事保健品虚假宣传的当事人严厉查处。同时,对药品广告市场将进行适时监控,对发布伪药品虚假广告的当事人,将依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严肃查处。(记者范亚康 通讯员刘国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