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是各种工程的施工旺季,这期间有的施工单位考虑到噪声扰民问题,按照有关规定按时施工,但是有的施工单位依然“昼夜奋战”,以至于噪声扰民,严重影响和干扰了居民的正常休息。
【现状】一些小区居民夜不能寐
日前,记者来到位于呼和浩特市赛罕区金桥开发区的金河湾小区采访时被居民围住,大家你一句我一句说着工地夜间施工产生的噪声给他们带来的困扰。记者看到,该小区北面就是金河湾二期施工工地。“打桩、浇注水泥、混凝土搅拌机、重载汽车……每天晚上我们都被这些噪声包围着,声音一会儿大一会儿小,而且经常昼夜施工。夏天家家都开窗通风,我们却被噪声逼得只好关紧门窗,可噪声还是不绝于耳。”说起施工噪声,该小区居民王女士一脸无奈。
居住在金桥开发区旺地嘉华小区的高琳向本报记者反映:“工作了一天很想回到家后能安静的好好休息,但是小区院内的施工工地总是夜间施工,轰鸣的机器声闹得一家人都睡不好觉。这家工地经常昼夜施工,到了晚上灯火通明不说,轰隆隆的噪音经常持续到凌晨1点多,有时候更是整晚不停。”由于高琳家的窗户又刚好朝向施工工地的方向,想打开窗户透透气都变成了一种奢求,窗户紧闭的时候噪声都很大,更不敢打开窗户了。由于高琳从事的是单位统计工作,好几次因为睡眠不好而导致上班没精神,差点出了差错。接受采访的市民都表示,只求睡一个安稳觉。
【目击】环保部门夜查施工工地
8月5日23时,记者跟随呼和浩特市环境监察支队的执法人员来到金桥开发区金河湾二期工地,记者看到,工地内两台混凝土搅拌机正在作业,搅拌机的轰鸣声和钢铁碰撞声在深夜特别刺耳。
经执法人员检查,该工地未经批准擅自夜间施工作业。执法人员立即制止了施工单位的违规行为,当即要求施工工地马上停工,工地负责人接受处理。但是执法人员在工地等候了20多分钟,始终没有等到施工方负责人露面。最后,执法人员下发了现场监察笔录。
呼和浩特市环境监察支队监理二科科长雷桐说:“根据规定,严禁22时后施工,除特殊工艺需连续作业,可申请夜间施工许可证外,其余以赶工期为目的的夜间施工均在禁止范围内。然而,一些施工工地却明知故犯,与环保部门捉迷藏,始终不露面,我们只好在第二天白天再次来到工地寻找施工负责人。对于违规的施工工地,环保部门将处以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
8月6日凌晨1时30分,执法人员又接到举报称,在哲里木路内蒙古体育学院北面的建筑工地有一台挖掘机正在作业,严重影响居民休息。1时50分,记者随执法人员来到现场看到,一台大型挖掘机正在工作,发出阵阵轰鸣声;一辆拉土车正往外运土。执法人员当即拿出噪声测试仪器进行监督性监测,现场噪声超过了80分贝,居民楼超过了70分贝。按照规定,依据地区分类,住宅区的噪声夜间应低于55分贝。执法人员当即要求挖掘机立即停止作业。执法人员询问作业人员所属建筑单位时,工作人员一问三不知,最后挖掘机的司机干脆锁住车门离开了现场。
8月8日24时,环境执法人员接到居民举报称,位于内蒙古司法学校院内的金汉御园施工工地夜间施工扰民。执法人员迅速赶到现场,发现该工地正在进行砼作业,由于打砼机器在连续作业时发出巨大的声响,影响居民正常休息。执法人员马上通知施工方负责人,要求其停止作业。
【措施】多次查处但不整改的施工单位将列入黑名单
呼和浩特市环境监察支队副支队长黄宝华说,由于受北方天气气候影响,施工方的施工期集中在4月中旬到10月中旬之间,而赶上今年有些施工工地开工晚,为了赶工期,一些施工方采取昼夜加班加点干,造成对周围居民生活的影响。
为给市民提供安静的生活环境,呼和浩特市环保局要求建筑施工单位:禁止在夜间进行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建筑施工作业;因施工工艺特殊,需要在夜间连续施工作业的,必须提前办理审批手续,经过批准后,在开工之前必须向周边群众公告连续施工的原因及时间;采取有效防护措施,防止或者减轻施工噪声扰民;施工现场周边必须设置符合要求的围墙防治扬尘;对施工现场的沙石、水泥、土方等原料采取覆盖或者固化措施,不得露天存放。记者了解到,呼和浩特市环保局将于近期出台公告,对屡查屡犯而且不办理环保有关审批手续的建筑施工单位,给予高限处罚。对于多次查处但是不履行整改要求的建筑施工单位,环保部门将及时函告建委、规划、房产部门,并将其列入黑名单。
呼和浩特市环境监察支队支队长贺天锁说,今后一段时间,环保部门还将加大对建筑施工噪声污染的检查力度,严厉打击各类环境噪声污染违法行为,严肃查处影响群众学习、生活、工作的突出环境噪声污染问题,市民如果发现有噪声扰民现象,可以拨打举报电话12369进行投诉。(记者奥妮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