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新闻网首页 - 新闻 - 评论 - 信息 - 旅游 - 楼市 - 汽车 - 女性 - 美食 - 教育 - 招考 - 理财 - 经济 - 播客 - 博客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科教文卫新闻 正文
8000年前骨笛将在红山文化节奏响现代乐曲
内蒙古新闻网  10-08-16 09:53 打印本页 【字体:    来源: 新华网  
 

  一支出土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的距今约8000年的骨笛即将在8月20日开幕的赤峰市红山文化节上奏响现代乐曲。

  这支骨笛是考古人员1986年在赤峰市敖汉旗兴隆洼遗址166号房址中发现的,距今约8000年,属于兴隆洼文化时期。骨笛长17.5厘米,其上有5个吹孔,每个吹孔的间距各不相同。考古专家判断,这支骨笛由猫头鹰翅膀骨管制作而成。

  据赤峰学院红山文化国际研究中心主任席永杰介绍,骨笛刚出土时有些破碎,经过专业修复,现在可以演奏出音调清晰、音准明确、音量适中的音乐。

  兴隆洼骨笛出土前,人们普遍认为中国音乐起源于距今约5000年的黄帝时期。“这支骨笛表明远古时期的兴隆洼人已经能够制作乐器,这把中国音乐史提前了3000多年。”席永杰说。

  据了解,在红山文化节期间,赤峰学院的学生将用这支骨笛演奏悠长荡漾的蒙古族歌曲和具有异域风情的外国民歌。

  席永杰说:“尽管骨笛的音质比不上现今的铜笛和竹笛,不过它本身的意义十分重大。骨笛的制作十分困难,对古人来说,在骨管上确定吹孔的位置,更是难上加难。骨笛的发现说明古代兴隆洼人对音律、音域、音色、音质等声音系统元素有着非常精深的了解和精熟的掌握。”(于嘉)

[责任编辑 李中锋 ]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4811341、4811342、4811343。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诚聘英才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481134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