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呼和浩特市桥华社区的王女士有一张卡,用这张卡,她再也不用为交纳水费、电费、电话费等四处奔走了,在社区内就可以刷卡交费。在赛罕区,像这样的便民举措数不胜数。赛罕区始终把社区作为提供公共服务、社会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载体,不断创新社区服务方式,有效提升了社区服务水平。
赛罕区把今年确立为“为老服务年”,依托社康老年服务中心、金晚霞老年服务中心等机构,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为老服务工作。目前已在15个社区、为4600多位老年人提供办理爱心出行卡、建立跟踪提醒档案等多项服务。同时,把关心青少年成长作为社区服务的重要内容,经常开展“青少年应正确对待网络”等知识讲座,并利用网吧监管员对青少年上网予以有效监管。对贫困家庭青少年,则联系协调结对共建单位与贫困家庭、贫困学生开展结对帮扶、爱心捐助。
新建东街社区铁路林场小区是一个老旧小区,过去垃圾堆积,道路坑洼不平。社区居委会招聘了2名保洁工,拆除了小区的300余间旧凉房,协调有关部门投资80万元硬化路面,美化环境,彻底改变了脏乱差面貌。以绿化、美化、硬化、亮化、净化为主要内容的“五化”改造工程,赛罕区已完成162个。
看病难、看病贵是困扰群众的一大难题。赛罕区从完善社区医疗体系入手,整合社区资源,加大城区医疗基础设施投入,先后建成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9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形成了15分钟医疗覆盖圈,社区居民步行15分钟即可获得公共卫生和基本的医疗服务。积极推进“双保”工程,为139396名城镇居民办理了医疗保险,8916名城镇居民办理了养老保险,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去年赛罕区荣获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称号。(记者贾永强 通讯员刘先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