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新闻网首页 - 新闻 - 评论 - 信息 - 旅游 - 楼市 - 汽车 - 女性 - 美食 - 教育 - 招考 - 理财 - 经济 - 播客 - 博客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媒体文萃 正文
着意就地转化避免产量比拼 我区无意做“第一产煤大省”
内蒙古新闻网  10-09-07 10:21 打印本页 【字体:    来源: 内蒙古日报  
 

  8月16日,内蒙古煤炭工业局公布今年1-7月原煤产量,原煤总产量4.09亿吨,同比增加6998万吨,增长20.6%。该数据直逼内蒙古和山西2010年煤炭控制产量7亿吨。

  2009年,内蒙古煤炭产能超过6亿吨、调出煤炭3.3亿吨,成为全国第一大煤炭生产和调出省区。2010年,内蒙古能否再度坐上中国煤炭产量头把交椅?

  相对迅速增长的数据,内蒙古煤炭工业局局长王旺旺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显得异常低调,“就目前来看,年度产量由市场状况决定,内蒙古与山西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内蒙古煤炭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崔国文说:“内蒙古煤炭探明储量全国第一,且有着优越的开采条件,但自治区对煤炭产量第一的位次并不看好,同时避免与山西在煤炭产量上的比拼。”

  按照崔国文的说法,内蒙古并无意于“第一产煤大省”的称号。

  当地煤炭行业管理人士告诉记者,内蒙古之所以对产量格外敏感,有三个原因:一是本地煤炭资源多掌握在国有煤炭企业和外省煤炭集团手中,煤炭产量越多,资源价值流失越大;二是本地煤炭企业并不成熟,与产煤大省地位并不匹配;三是,受煤炭外运通道所限,产量越多,外输瓶颈效应越明显。

  内蒙古煤炭工业局提供资料显示,到2009年内蒙古探明煤炭储量达7323亿吨,为全国第一。在探明储量中,亿吨以上煤田有36处,其中200亿吨以上的特大型煤田有3处、100亿-200亿吨煤田有5处,10亿-100亿吨大型煤田13处。

  内蒙古多数煤田为整装煤田,埋藏浅,煤层厚,赋存稳定,构造简单,适宜于大规模开采、机械化开采,且相当一部分煤田适合露天开采。优越的资源禀赋吸引了国家五大发电企业,以及神华、中煤、河南冀中能源、山西焦煤等近30家煤炭工业百强企业在内蒙古安营扎寨、建井开矿。

  根据内蒙古煤炭工业局公布的数据,在当地1-7月4.09亿吨的原煤产量中,国有重点煤炭企业原煤产量1.65亿吨,占总量40%以上,仅神华集团一家在内蒙古煤炭产量就超过1亿吨。

  内蒙古煤田地质局总工程师张强说:“国有煤炭企业所占资源份额要比本地企业多得多。这些大型企业煤炭以外运为主,而煤炭外运量越多,内蒙古煤炭效益损失越大。”

  根据内蒙古煤炭工业局统计,2009年内蒙古外运煤量3.3亿吨。按照坑口平均280元/吨的价格计算,外运煤炭产值为924亿元。如果煤炭到达外地后,可转化发电约6966亿千万时,产值2566亿元(按上网电价0.37元/kWh计算);可转化成油1.1亿吨,产值3116亿元(按国际油价70美元/桶机算),附加值提高2.8-3.4倍。

  “这说明内蒙古奉献了原材料,而高附加值却由外省获得。”张强说。

  内蒙古之所以难以分享煤炭工业快速发展带来的收益,一是煤炭资源大量外运,带来价值流失;二是本地煤炭企业处于弱势地位,煤炭给地方创造的利税额有限。

  内蒙古煤炭工业协会在一份研究报告中称,“自治区地方煤炭企业的规模与实力与全国第一大产煤大省不匹配。

  内蒙古煤炭工业协会建议,地方政府要在资源配置、项目审批、建设用地等方面更多支持地方企业发展。

  在上述困境面前,一方面控制煤炭总产量,一方面将煤炭产业做大做强是内蒙古能源战略的选择。王旺旺表示:“"十二五"期间,内蒙古将继续推进煤炭大集团战略,形成大基地格局。”

  按照内蒙古煤炭局要求,新建井工煤矿规模不低于120万吨、露天煤矿规模不低于300万吨,且就地转化率必须达到50%以上,整合技改煤矿规模必须达到30万吨以上;对具备资源整合条件的小煤矿,就近实施企业重组和资源整合,支持其扩大生产规模,提高安全装备水平;鼓励大企业、大集团兼并重组小煤矿,逐步形成集约型生产企业。

  内蒙古汇能集团是鄂尔多斯市重点煤炭企业,目前煤炭生产能力为2300万吨,计划2015年实现煤炭生产能力5000万吨/年,煤炭转化能力1200万吨。内蒙古伊东煤炭、伊泰集团计划到2010年实现煤炭产能5000万吨/年。(《21世纪经济报道》)

[责任编辑 魏佩 ]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4811341、4811342、4811343。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诚聘英才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481134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