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新闻网首页 - 新闻 - 评论 - 信息 - 旅游 - 楼市 - 汽车 - 女性 - 美食 - 教育 - 招考 - 理财 - 经济 - 播客 - 博客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阿拉善新闻 正文
阿拉善盟:城乡医疗救助让困难群众病有所医
内蒙古新闻网  10-09-08 16:04 打印本页 【字体:    来源: 内蒙古新闻网阿拉善频道  
 

  前不久,家住阿左旗巴彦诺日公苏木的阿拉腾老人从民政部门领到了3000元的医疗救助款,她激动地说:“没想到我这当了一辈子的老牧民也会享受到国家的医疗救助政策,党的政策真是好!”据盟民政局负责人介绍,我盟自2006年实施“城乡医疗救助”制度以来,目前累计受益34808人次,共发放救助款700余万元。

  为让所有群众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我盟从2006年开始实施城乡医疗救助制度,经过4年多的探索和实践,逐步规范成熟,基本实现了”应救尽救“,极大地缓解了广大城乡困难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难题。

  家住阿左旗额鲁特街道办贺兰山社区居民许先生的儿子大学毕业后,迫于工作压力不幸患上了分裂性情感抑郁症,病情发作时常会发生自残行为。为了给孩子看病,许先生四处奔波求医,债台高筑。社区干部得知情况后,主动上门为许先生申请了城乡医疗救助,经审核批准,2009年4月拿到了政府给予的3000元医疗救助金。当提起这笔救命钱时,许先生激动地连声说:“谢谢党和政府的关心,让我的孩子得到了及时救助。”

  百姓安危,民生大事。过去,因为没有医疗保障救助制度,许多农牧民、低保家庭看不起病,不少人患上大病重病没钱住院,只能回家维持治疗或干脆放弃治疗。近年来,我盟坚持以人为本,广泛宣传主动服务,提高标准扩大覆盖面,着力实施城乡医疗救助,切实解决城乡困难群众最关心、最现实、最迫切的基本医疗保障问题。

  针对我盟地广人稀、起付线过高、救助病种范围小等原因,2007年在原工作基础上,我盟进一步规范完善城乡医疗救助体系,简化救助程序,逐步取消救助的起付线,提高救助封顶线,扩大救助病种范围。结合救助对象看病难的实际情况,实施了基本医疗、住院治疗、大病保障、重点救助等措施,有效解决了困难群众的医疗难问题。

  “致富十年功,大病一日穷”。针对城乡低保户普遍存在的因患重大疾病导致生活困难的问题,我盟于2008年启动实施了覆盖全盟城乡低保户的医疗救助制度。

  盟委、行署将城乡医疗救助工作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并出台了《阿拉善盟关于建立和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的意见》,实现零起付线,病种不再受限制,救助标准和封顶线逐步提高,救助比例由原来的20%提高到全盟平均65%。从此,广大城乡居民有了真正属于自己的“医疗保险柜”。

  2009年,盟委、行署将“实施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再度纳入“为民办十五件实事”之一,逐步转变了传统的医疗救助方式,从减轻患病家庭的经济负担扩展为提高贫困人口医疗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结合临时救助制度,形成“广覆盖、保基本、救重点、可持续”的医疗救助体系。在救助过程中,我盟坚持做到农牧区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有机结合,形成了“三位一体”的医疗救助体系,建立了多层次、递进式、城乡一体全覆盖的医疗救助机制,有效避免了困难群众“小病扛、大病拖”现象的发生。(徐爱翔)

[责任编辑 阿丫罕 ]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4811341、4811342、4811343。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诚聘英才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481134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