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新闻网首页 - 新闻 - 评论 - 信息 - 旅游 - 楼市 - 汽车 - 女性 - 美食 - 教育 - 招考 - 理财 - 经济 - 播客 - 博客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科技新闻 > 自然奥秘 正文
灾害隐患点20余万处 地质灾害:搬迁还是治理
内蒙古新闻网  10-09-14 18:13 打印本页 【字体:    来源: 人民网  
 

  我国很多地质灾害的一些动向,完全依靠老百姓肉眼观测发现和报告,这虽然是监测的一个重要方法,但如此还远远不够,很多地质灾害在发生以前,普通老百姓并不能觉察出来。

  经过10多年的普查,截至目前,在全国1600多个县,共发现地质灾害隐患点20余万处。其中,威胁人口在100人以上,或可能造成财产损失在5000万元以上的,全国共有1.6~2万处。

  上述数据,主要是通过地面走访测出的,事实上,还有很多地质灾害隐患点,我们并不清楚。另外,目前掌握的大多都是滑坡的数据,对于泥石流等其他一些类型的地质灾害,掌握的数据还比较有限。

  我国发生的一些地质灾害,往往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除一些不可控制的因素外,还与缺少科学、完善的地质灾害防控体系有很大的关系。

  一些重大地质灾害发生前有征兆,如果有比较完善和科学的预警系统,就可及时作出预警,最大限度地避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但遗憾的是,我国很多地质灾害的一些动向,完全依靠老百姓肉眼观测发现和报告,这虽是监测的一个重要方法,但如此还远远不够,很多地质灾害在发生以前,普通老百姓并不能觉察出来。

  我认为,建立地质灾害的防控体系,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工夫,其一,根据目前和后续的地质灾害调查,对全国地质灾害情况进行科学的、精细的划区,区分出易发区和不易发区,另外,在易发区根据易发程度划分出高中低易发区。

  其二,对地质灾害易发区进行的建设活动,要进行专门的灾害评估,并在高易发区,建立监测和预警系统。比如,泥石流或者滑坡,与降雨量有很大的关系,通过自动化的监测手段,及时监测雨量,可判定危险程度,再结合其他一些监测手段,可给下游的老百姓在灾害来临之前予以及时警报。

  其三,对于地质灾害威胁严重,且难以治理的区域,要根据实际情况,提前对老百姓进行搬迁和安置,做到防患于未然。

  另外,我们的治理是能管20年、30年还是50年,需要比较准确地予以评估。

  在欧美等国,对待地质灾害都是以避让为主,这与这些国家人口稀少有很大的关系,而在人口密度很大的日本,他们则是以治理为主。对我国而言,这两种方法都不适合,因为无论是治理还是搬迁,投入都十分巨大,中国人口多,地质灾害范围广,且发生频繁,很难承受这如此大的开销。

  我认为,我国对待地质灾害,应以预防为主,治理和搬迁相结合,易治则治,易搬则搬,这才符合中国目前的实情。(李鹏)

[责任编辑 阿丫罕 ]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4811341、4811342、4811343。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诚聘英才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481134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