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与往年开学时各类补习班的红火场面不同,记者近日走访包头市民办补习市场,发现很多民办补习班已经关门歇业,还有部分或转行做起了托管,或是艰难挨日子。
多所民办补习班关门
昨日,记者来到昆区林荫路与友谊大街交叉口附近,这里曾汇聚着多所民办补习班,如今却难觅踪影,原来新学期开学时火爆的报名场面也看不到了。
友谊大街一家电商城上面,以前开设的补习班不少于5家,可现如今一家都没有了,只有玻璃上“XX补习班”的字样还隐约可见。楼下一位商户告诉记者:“这几家办学机构从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都陆续关门了。”
而在友谊大街以北的林荫路,原来一家规模较大的民办补习班也消失了。附近居民告诉记者,今年没见到这家补习班招生。
部分补习班转行
在南排道,记者看到“华鑫”补习班,依然在招收初中补习学生。
该补习班负责人介绍:“今年招生情况并不乐观,4年前我们一个补习班可以招收50到60人,可现在一个班还不足4人,我们也在想其它出路,或是转让,或是转行做托管。”
考虑转行的民办补习班并不在少数。团结大街上,一家补习班现在摇身一变,成了一家托管班。其负责人贾先生告诉记者:“现在在包头市场上,走名师拔高路线的补习班能生存的没几家了,即使有也都是在校老师租用,要么干脆就像我们办成托管班,挣个辛苦钱。”
夹缝生存难上加难
一位从事十多年民办教育的补习老师告诉记者:“目前,民办补习班的生存环境很艰难,很多学校的老师目前都给在校学生补课,很多学生家长也认为,在校老师最了解学生,让在校老师补课再放心不过了,这使得很多孩子不再选择外面的补习班学习。”
记者此前调查证实,尽管明令禁止学校教师补课,但教师利用课余时间、节假日在外补课的情况仍然存在。
此外,这名老师还介绍,目前包头出现个别分别针对高端和低端消费的补习班,高端补习班实行一对一教学,主要针对学习差、家长有经济实力的学生,所以吸引了一批经济条件好的家庭的孩子;而原来的普通补习班因为面临生存压力,便开起降低收费标准,成为专门针对打工一族和贫困家庭孩子的托管类学校,这类学校的老师一般是刚毕业的学生,教师工资成本并不高,大部分成本来自于学生的伙食,因此费用很低,受到一些低消费群体欢迎。如此一来,原来走名师拔高路线的补习班只能在夹缝中求得生存,渐渐陷入无人问津的尴尬境地。(记者 薛文泽)
-曾经,民办补习班的辅导课是学生课余时间的必修课(资料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