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曼旗从本地区的自然地理特点出发,合理开发利用不同类型的资源,使有害资源变为有利资源。经过多年实践,为农牧民增收创出四条渠道。
特色种养殖。奈曼旗闻名遐迩的沙地无籽西瓜,种植面积已达到7万亩,收入2.8亿元。今年该旗在扩大沙地无籽西瓜、红干椒种植面积的基础上,适当扩大北虫草、薯类、食用菌、花生、稻谷等10个特色作物种植面积,使亩收入超千元的高效作物种植面积突破百万亩。该旗新镇养殖大户宋环,饲养6000只肉鸡,一年出栏两茬,收入2万元。目前该旗养殖专业村达到27个,专业户500多个,年养殖收入3.8亿元。今年又新增养殖小区45个,可带动家畜存栏养殖205万头(只),家禽养殖突破千万只。
沙地荒山造林。20年前,当时26岁的李敏,从该旗原衙门营子乡,举家迁到“兔不卧、雁不落”的穷棒子梁,承包沙地造林种草,如今他在450亩成林地的保护下,种植小杂粮、小杂豆,再加上林业收入年收入9万多元。据介绍,年收入与李敏差不多的户,占30%多,人们说穷棒子梁上绿色富翁成片。该旗还涌现一些治沙致富的模范人物:原章古台苏木席根小,全国妇联授予她“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白音他拉苏木的席宝力皋,获得了团中央颁发的“五四”青年奖章。
开发沙产业。奈曼旗从合理开发砂资源入手,把硅砂分为大沁他拉、八仙筒、治安、得胜、东明5个采区,鼓励个人开采销售,其中八仙筒、治安、得胜、东明以销售型砂、铸砂和油田压裂砂为主,每年销售硅砂24万吨,收入1200多万元,仅治安采区个人采矿点30多处,年户均收入8万多元。该旗还发展以硅砂为主原料的灰砂砖、玻璃制品和仁创沙产业等企业,农牧区富余劳动力在这些企业打工达1000多人,月均收入1200元以上。
劳务输出业。该旗为了使劳务输出这项工作规范化,专门成立了“劳动力转移工作办公室”,负责外出务工人员的培训、传递用工信息、建立输出劳务基地和做一些回访工作。现在该旗每年劳务输出人员稳定在11万人次左右,占全旗农村劳动力的60% ,年收入4亿多元。(徐文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