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呼和浩特市运管局向媒体发布,9月19日起,打车起步超过2公里,加收1元的燃料附加费。但由于事先没有广泛通知,连日来,对于这加收的1元钱,乘客和的哥的姐们都有点纠结。
昨日,记者在本地多个论坛上看到,对于突收的附加费,不少网友质疑收了钱为何没有发票。
“连正规发票都没有,单凭一张呼和浩特市发改委的复印件就收起费来。”一位网友说。
当然,也有市民对收费表示理解。
燃料附加费实施了才告知市民,如此仓促,管理部门作何说法?市民反应强烈,收费是否顺当?昨日,记者进行了采访。
市民:
加收附加费有点突然
昨日,记者在市内乘坐出租车,下车交付打车费时,被告知需要另外交纳1元的燃料附加费,在副驾驶座的前方,记者看到一张呼和浩特市发改委的《关于呼和浩特出租汽车临时加收燃料附加费的通知》复印件。
对于新政策的突然实施,不少市民都表示对这次收费事前不知情,一点准备都没有就被多收1元钱,心里挺不爽。
对此,呼和浩特市交通运输管理局相关工作人员解释,其实在去年呼和浩特市出租车计价收费调整方案出台时,呼和浩特市发改委就同时公布,将建立成品油和天然气价格与出租车运价联动机制,根据燃料价格变化采用收取或取消燃油(气)附加费的方式,来应对运输成本变化所带来的影响。如今实施该方案,是经过市政府同意的,除了能减轻燃料价格上涨给的哥带来的压力,也能确保出租行业的稳定。现在发票正在紧急印制中,以后如遇天然气价格变化,会重新调整燃料附加费的标准。
然而,一些市民认为,天然气价格涨了,加收1元钱,缓解出租车司机的压力,是可以理解的,但不该把上涨的成本转嫁到消费者身上。
司机:
夜班遭多半乘客拒付
截至昨日,出租车司机们还未拿到燃料附加费专用发票,收费凭证仍然是呼和浩特市发改委的通知复印件,部分司机索性将复印件贴在了副驾驶位置,让乘客能看得清楚。
司机们说,乘客反应五花八门,有人顺利付钱,有人少付,也有不少乘客坚决不给,尤其是夜班,多半乘客都不给。
采访中,大部分司机在遭拒付时,都选择了沉默。青城出租公司的哥卫全新说,反复解释之后乘客不给就算了。24日晚上,在火车站,就有一位的哥因为1元钱,与乘客发生了冲突。
专家:
公共政策最好提前发布
针对燃料附加费“仓促”实施一事,内蒙古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陈红艳表示,市民对于公共政策的接受都有一个周期,像这种密切关系民生的信息,最好能提前一个星期发布,“收取燃料附加费是为了让城市的出租车能更好的跑起来,保证出行顺畅。但这一政策出台前,政府的声音很少,很多人是从司机口中才得知打车要加收1元钱,虽然1元钱对打车人不会构成太大影响,但在情绪上就不同。如果这次实施相关部门能做好前期预热,矛盾就会少一点。同时,在今后公共政策的制定实施过程中应重视市民的心理接受过程。”陈红艳说。(记者 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