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表:“嫦娥二号”今年底前发射新华社发
新华网北京9月28日电(记者陈玉明、何宗渝)月球探测是一项非常复杂并具有高风险的工程。据统计,1958年至今,世界上共进行了126次月球探测活动。
这126次探月活动中,美国57次,苏联64次,日本2次,欧空局、中国和印度各1次。以上成功或基本成功63次、失败63次,成功率50%。
从1958年至1976年,美国共发射了7个系列54个探测器:先驱者系列(5次发射,1次成功),徘徊者系列(9次发射,3次成功),月球轨道器系列(5次成功发射),勘察者系列(7次发射,5次成功),阿波罗系列(11次成功发射),“艾布尔”系列(3次发射,全部失败),“探险者”系列(3次发射,2次成功)。
1958年至1976年,苏联共发射了4个系列64个月球探测器:月球系列(43次发射,24次成功),探测器系列(14次发射,5次成功),“宇宙”系列(6次发射,全部失败),联盟L3号(失败)。
上世纪90年代以后,更多的国家开展了月球探测,共进行了7次:
1990年1月,日本发射飞天号月球轨道器,成为第三个发射月球探测器的国家。飞天号接近月球后与地面失去联系,未获得探测成果。
1994年1月,美国发射克莱门汀号月球轨道器,绘制月球表面数字地形图,发回180万张图片。
1998年1月,美国发射月球勘探者号轨道器,进行遥感探测,并于同年7月撞击月球寻找月球存在水冰证据。
2003年9月,欧空局发射第一个月球探测器Smart-1,采用太阳能离子发动机,成功完成预期月球探测任务,并于2006年9月撞月。
2007年9月,日本“月亮女神”(SELENE)月球轨道器发射成功。2009年6月,“月亮女神”受控撞月,结束为期2年左右的探测任务。
2007年10月,我国嫦娥一号发射,圆满完成预定探测任务,于2009年3月受控撞月。
2008年10月,印度的“月船1号”绕月卫星发射成功,对月球进行了全球成像,并进行了矿物和化学测绘。2009年8月,“月船1号”在轨工作312天后,与地面失去联系。
2009年6月,美国发射“月球勘测轨道飞行器”(LRO)和“月球坑观测与遥感卫星”(LCROSS),10月9日LCROSS成功撞击月球,发现了水。LRO目前仍在轨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