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新闻网首页 - 新闻 - 评论 - 信息 - 旅游 - 楼市 - 汽车 - 女性 - 美食 - 教育 - 招考 - 理财 - 经济 - 播客 - 博客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科技新闻 > 自然奥秘 正文
“寒地水稻最佳养分管理技术”可使水稻增产15%
内蒙古新闻网  10-10-08 09:20 打印本页 【字体:    来源: 新华网  
 

  “寒地水稻最佳养分管理技术”9月末通过了国家级专家组的田间鉴评。测产结果为亩产868公斤和770公斤,实现了亩产800公斤左右和每公斤氮生产100公斤稻谷的目标,远远高于目前亩产600公斤和每公斤氮生产60公斤稻谷的水平。

  “寒地水稻最佳养分管理技术”课题组负责人、东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刘元英教授介绍,“寒地水稻最佳养分管理技术”主要根据水稻目标产量和土壤养分状况确定氮磷钾总量,诊断施用的中微量元素。同时按照高产水稻需氮规律和土壤供氮特性,确定合理的施肥时间和施用比例,提高水稻肥力利用效率。

  10年的推广示范表明,该技术可减少氮肥用量20%以上,使氮肥利用率达到50%左右,水稻增产10%-15%,每亩可增收100元左右,经济、环境和生态效益显著。

  由中国农业大学、黑龙江省农科院等地专家组成的专家组认为,“寒地水稻最佳养分管理技术”实现了寒地水稻高产和养分高效的统一,是寒地水稻栽培技术上的又一重要进展。

  课题组负责人之一、东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副教授彭显龙说,今年课题组在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建三江分局大兴农场采集了10.5万亩稻田土壤样品,根据土壤测定结果确定施肥配方,并按基肥、返青肥和穗肥形成的水稻套餐形式施用,到期指导农户施用相应肥料,解决了稻农盲目施肥的问题。

  田间对比试验结果显示,与习惯施肥相比,经“寒地水稻最佳养分管理技术”处理的水稻穗大,籽粒饱满,结实率高,病害轻,产量提高15%左右。

  彭显龙介绍,黑龙江省水稻种植面积达到4000万亩以上,如果全面采用该项技术,预计全省可少施尿素20万吨左右,实现水稻增产20亿公斤,相当于再造一个全国粮食生产大县。

  据了解,该技术2008年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同年获得黑龙江省农业科学技术一等奖,2009年获得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记者管建涛)

[责任编辑 张慧 ]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4811341、4811342、4811343。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诚聘英才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481134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