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新闻网首页 - 新闻 - 评论 - 信息 - 旅游 - 楼市 - 汽车 - 女性 - 美食 - 教育 - 招考 - 理财 - 经济 - 播客 - 博客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时政新闻 正文
发改委详解阶梯电价如何兼顾家庭城乡季节差距
内蒙古新闻网  10-10-13 11:55 打印本页 【字体:    来源: 新华网  
 

  以家庭人口数量确定电量基数比较公平,但变化很大,管理复杂。因此,建议以家庭为单位确定电量分档

  季节性用电不均衡问题正在深入研究,但如果放宽冬夏两季电量标准,将难以起到节约用电的效果

  《关于居民生活用电实行阶梯电价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公布后,引起各方关注。基础电量怎么定?如何兼顾家庭、城乡、季节用电差距?10月12日,记者采访了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司长曹长庆。

  人口较多家庭或可申请加装电表

  记者:对于人口较多的数世同堂家庭,用电量分档如何体现公平?

  曹长庆:以家庭为单位和按家庭人口数确定电量基数各有优劣。按人口数量确定,好处是比较公平;缺点是会使用电分档情况变得十分复杂,大大增加操作成本和管理成本。尤其是家庭人口数量是经常变化的,甄别难度很大。按家庭为单位确定,优点是操作比较简单;缺点是无法考虑家庭人口数量不同导致的用电差异,以及一家多个房屋产权、多个电表的情况。

  对此,我们建议以家庭为基础确定电量分档,对于超过正常人口数较多的家庭,由各地在确定具体实施方案时采取特殊措施灵活处理,如规定超过一定人口数量的家庭,经一定程序批准后可以申请加装电表或者增加用电基数等。

  电价政策对农村居民倾斜照顾

  记者:电量分档如何考虑用电量的季节性差异?

  曹长庆:用电方面确实存在季节性不均衡问题。许多人提出电量分档应考虑北方冬季取暖用电,南方夏季制冷用电差异等因素。

  解决上述问题可以有几种思路:一是按照季度设置分档标准,好处是考虑了季节性因素对用电量的影响,难点在于冬夏季是用电高峰,同时也是电力供应紧缺问题最突出的时候,放宽冬夏两季电量标准,不能起到限制用电、节约用电的效果。二是按照季度或以年为周期来计算阶梯电费。该方法好处是,将计算周期拉大,季节性用电因素可在全年分摊。难点在于目前一般按照抄表周期(两个月)抄表并结算电费,会存在时间跨度大、用户情况变化快、资金回收期长、一次性缴费电费资金量大等问题。

  为了妥善解决该问题,我们已委托电力技术研究机构进行深入研究论证,提出政策建议。

  记者:在我国用电量城乡差距巨大的情况下,分档标准如何做到公平合理?

  曹长庆:如何保障公平,是这次阶梯电价方案设计中重点考虑的问题。我国居民用电城乡和地区差异较大。去年全国居民户均月用电量约90千瓦时,浙江居民户均月用电量约130千瓦时,与之相邻的安徽却只有70千瓦时。城乡之间的用电差别也是如此,去年城镇居民户均月用电量约为140千瓦时,农村为60千瓦时。

  正是考虑到上述情况,此次阶梯电价方案中,在解决电量分档标准地区差异问题上,我们没有用国际上常用的按户均用电量的方法,取而代之的是按覆盖一定比例的居民数量确定各档电量标准:各省(区、市)按照覆盖70%到80%户均月用电量来确定第一档分档标准。

  各地虽然覆盖率是相同的,但具体对应的分档标准将随各地用电情况的不同而不同。这种方法兼顾了地区之间的差异,具体分档标准也能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大体相衔接。这就从总体上保证地区间的相对公平。

  至于城乡差别问题,用平均覆盖率方法来确定分档标准,农村居民将因此受益,这体现了中央“以城补乡”的要求,是电价政策对农村居民用户的倾斜和照顾。当前农村居民用电量低于城市的情况,是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暂时性现象,不能把它视为天经地义的结果。

  (新华社记者任芳江国成)

  

[责任编辑 赵静 ]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4811341、4811342、4811343。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诚聘英才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481134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