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新闻网首页 - 新闻 - 评论 - 信息 - 旅游 - 楼市 - 汽车 - 女性 - 美食 - 教育 - 招考 - 理财 - 经济 - 播客 - 博客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赤峰新闻 正文
松山区粮食总产量达到7亿公斤再创历史新高
内蒙古新闻网  10-10-28 10:13 打印本页 【字体:    来源: 赤峰日报  
 

   “你看这玉米棒子,不但个头大而且颗粒饱满,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呀!”望着成堆的玉米穗,松山区太平地镇北波罗胡同村村民邱建凤心里乐开了花。今年的农业生产尽管遭受极端天气影响,但由于松山区政策到位、科学耕种,农民种粮积极性空前高涨,全区粮食生产取得了比预期更好的效果。经有关部门预测,今年松山区粮食总产量再创历史新高,将达到7亿公斤,人均1300公斤。

  由于去年的暖冬,降水量偏少,部分地区墒情较差,使松山区春播受到严重影响。为抢占有利时机,该区组织技术人员直接驻村包户,对“一增、两防、三保、四推广”配套技术进行集中培训,并深入到田间地头进行现场技术指导,采用抢墒播种及干埋等雨等形式,确保了春播工作的顺利完成。据该区农业部门监测,大部分粮食作物保苗率和整齐度普遍好于去年,玉米、谷子等粮食作物长势及颗粒饱满度普遍好于往年,加之及时的田间管理,为今年该区粮食大丰收创造了良好条件。

  好的收成离不开政策的扶持。为进一步保护和提高农民的种粮积极性,鼓励农民大力推广优良品种,松山区把玉米、大豆、小麦及水稻四类农作物定为补贴对象,本着尊重农民意愿、简化操作程序原则,采取现金直接补贴的形式,通过“一卡通”发放到农民手中。今年共补贴良种面积110余万亩,补贴资金110余万元。各乡镇、部门也积极落实粮食综合补贴、农资价格补贴及农机具补贴等各项惠农政策,按时完成农药、化肥等农资采购贮存任务,确保了农资物品的及时供应。在惠民政策拉动下,农民种粮积极性空前高涨,粮食播种尤其是高产粮食作物面积明显增加。据了解,今年松山区粮食播种面积达174.6万亩,比上年增加17万亩。

  丰收更离不开科技的支撑。松山区从2005年开始就开展了玉米高产创建工作,2007至2009年连续3年创内蒙古———东北春玉米区高产纪录,超高产玉米试验田亩产达到了1342.8公斤,在全国高产竞赛活动中取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在高产创建过程中,松山区总结出了“一增、两防、三保、四推广”的成功经验,即推广耐密型优质品种,合理增加密度;防玉米病虫害、防玉米倒伏;采取综合措施力保苗全、苗齐、苗壮;推广玉米地膜覆盖、机械化作业、测土配方施肥、大小垄种植。今年该区共落实万亩示范田两片20811亩、千亩展示田305户1100亩、百亩核心攻关田41户154亩、超高产玉米试验田3户28亩,无论是万亩辐射带动田还是超高产玉米试验田,亩增产最低的120公斤以上,最高的231公斤,在数量和质量上起到了强力的辐射带动作用,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

  面对十年九旱的天气情况,松山区变传统的被动抗旱为主动科学避旱,转变了传统的灌溉模式,推出了全膜双垄沟播滴灌技术,在夏家店乡900亩山坡地上实施了此项技术,为旱作农业区粮食稳定增产找到了最佳途径。该项技术不但有效利用了水利资源和耕地资源,而且有着显著的增收潜力。该项技术的推出,不但节水、省工,而且还可以使作物早熟,亩保苗比常规山地保苗多500至1000株以上,亩增产371公斤,节约费用近150元。为提高雨水集流效果,达到保墒、增产的目的,松山区在12个乡镇3万亩耕地上推广使用了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技术,这一技术不但适合该区的自然条件,而且也是科技抗旱的一条捷径,更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拓宽了渠道。测土配方施肥、大小垄种植、膜下滴灌等技术的实施,高产耐密型品种种植面积的增加、土地精耕细作、田间及时管理,不但提高了保苗株数,而且对提高单产也起到了重要作用,从而为实现农业大丰收奠定了坚实根基。 (记者王庆华 李佳隽 王景峰)

[责任编辑 张慧 ]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诚聘英才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