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新闻网首页 - 新闻 - 评论 - 信息 - 旅游 - 楼市 - 汽车 - 女性 - 美食 - 教育 - 招考 - 理财 - 经济 - 播客 - 博客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社会万象 正文
一碗面“吃”出CPI温度 揭开面价节节高背后秘密
内蒙古新闻网  10-10-29 11:51 打印本页 【字体:    来源: 中国新闻网  
 

  “现在在外头吃碗面条太贵,片儿川也涨价了。忠儿面馆涨了2块,要7块了。”昨天中午网友LILY刚从面馆出来,就忙着在微博上发布。

  前几天本报财富铁哥们“蒋闷神”爆料:在一家连锁快餐店点了碗牛肉面,拿到一个标着9的单子,本以为是9元一碗,没想到那是排队号子,牛肉面实价:18元。他说:“算下来,比台湾的一碗牛肉面还贵。”

  也难怪,每个月的CPI止不住地往上涨,汇集了面条、鸡蛋、调料、肉、菜等原料的杭州面条——片儿川无疑成了这拨涨价潮的综合体。要找到便宜好吃的面,还真不容易,本报记者专程对此进行搜罗。

  5元以下的面越来越少

  1999年刚上大学时,初到杭州的大一新生章洁点了碗阳春面,每碗2元。当老板端上一碗清汤面,上面飘着点葱花时,她还有点小小的失望。不过,这个品种在杭州的各大小面店早已销声匿迹。

  “现在最便宜的是葱油拌面。”经常爱吃面的“老杭州”程先生说,大部分面馆每碗要3.5元。

  杭州的特色面——片儿川,价格一直比较亲民,眼下,它的行情也水涨船高了。

  在国庆黄金周前,知味观就作出调价:最便宜的片儿川由原来的8.5元调到10元。从这个月起,奎元馆家喻户晓的招牌面片儿川和虾爆鳝面价格也作了小幅上调,片儿川从9元变成了10元,虾爆鳝面则由原来的30元变成了35元。

  特色面馆紧随其后,忠儿面馆的片儿川也从5元涨到7元,只有个别机关事业单位食堂价格还维持在4元。在记者搜寻的七八家面馆中,除了片儿川,最便宜的肉酱拌面要9元。

  除此之外,牛肉面这个大众品种也有相当大的涨幅,15元以下的牛肉面难觅踪影。九佰碗的招牌牛肉面刚刚调价,由原来的17元变成18元,永和大王的牛肉面价格也一样。康师傅私房牛肉面今年6月作过一次调整,所有的面价格上调2元,最便宜的一种私房红烧牛肉面变成了20元。不过,之前盛传的每碗108元的高价面已经悄悄下架。

  随着价格调整,各家面店的最低价也不断上涨。比如专作日系拉面的神田川,几年前16块钱的拉面没了,取而代之的是18块钱一碗的拉面。同系列的味千拉面,最便宜的面19元一碗,牛肉面每碗28元。

  面碗越来越大,面汤占了大半

  除了价格上涨,很多消费者对面碗的印象越来越深刻。

  “一端上来,这么大的碗,吓一跳。”马小姐前两天在一家饭店点了一份海鲜面,直径就像小脸盆。“吃了才知道,中看不中吃,看着满,却吃不饱。”马小姐说,其实大多成分是汤,一些女生有时都吃不饱,何况男生。

  在杭州各大面馆里,这样的“海碗”越来越常见。

  “把面碗做大,一个作用是视觉上好看,另一个可以多放汤,把总份量做足。”一位业内人士表示。

  杭州老字号店奎元馆相关负责人给记者算了笔账:一碗面的原料构成大致分三个部分,汤350~400克,面125克,佐料100~150克,总规格625克左右,这是比较标准的配比。现在食用油、蔬菜、肉类都在涨,影响较小的是汤那部分,面条和佐料的涨价力度相当大,虾爆鳝面光黄鳝的采购价就上涨了20%。“利润越来越薄了。”

  面价PK收入:荷包能承受吗

  对于面条价格上涨,记者采访的各面馆老板都众口一词:都是成本上涨惹的祸。

  有老板给记者详细计算了成本:目前每斤面条的价格上涨了0.5元。为了面汤不浑,口感好,每10斤面条还需半斤左右鸡蛋加进面里。作为调料的大蒜、生姜等的价格最近也一直处于上涨态势,五香、八角、花椒之类的“大料”也从以前的十二三元/斤上涨到了现在的30多元/斤,涨幅翻番。

  “如果只有少数几样成本上涨都还不要紧,但是面条、鸡蛋、调料、肉、菜这些原料的价格都在涨,处于终端的我们也不得不提价了。”杭州一家弄堂面馆老板表示。

  涨价声中,部分市民表示钱越来越不经用,但也有部分人觉得这是物价和收入水平上涨的必然趋势。今年48岁的张先生是土生土长的杭州人,很喜欢吃面,他记得大约10年前,以片儿川为例,那时奎元馆的片儿川维持在4~5块钱,要是去弄堂里的小面店,那两三元就能吃上一大碗面了,量很足。如果再早一些,月工资平均100多元,吃碗片儿川大概1元。

  “消费者对价格的感受是因人而异的,收入和物价比是否合理,要有个前提,那就是必须在温和缓慢上涨的基础上。”杭州市统计局相关人士表示。(实习生 张真 首席记者 罗凰凤)

[责任编辑 安华祎 ]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诚聘英才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