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新闻网首页 - 新闻 - 评论 - 信息 - 旅游 - 楼市 - 汽车 - 女性 - 美食 - 教育 - 招考 - 理财 - 经济 - 播客 - 博客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感动你我 正文
武汉“献血妈妈”13年37次献血1.6万毫升(图)
内蒙古新闻网  10-12-07 15:52 打印本页 【字体:    来源: 荆楚网  
 

“献血妈妈”鲁红和她的部分献血证
  “我不知道我献的血流进了谁的身体,只要知道能够挽救生命,就够了”  武汉“献血妈妈”13年37次献血1.6万毫升

  13年前,丈夫突遇事故去世,她和年仅7岁、身患重病的儿子相依为命。母子俩租住在一间9平方米的小房内,家里仅有的“电器”是一个电饭煲和一盏白炽灯。最艰难的3年里,她只能啃红薯度日、点蜡烛照明……

  就是这位贫苦的单亲母亲,却有一个光荣的称谓——“献血妈妈”。13年来,她坚持在血站做义工,并义务献血37次,献血量达1.6万毫升。在她的带动下,千余名志愿者加入义务献血行列。

  丈夫走了,幼子身患重病,生活露出严峻的一面

  12月1日,武汉市航空路东南医院。冬日的阳光照进病房,让人感到温暖。44岁的鲁红静静躺在病床上,显得十分憔悴。

  她刚做完子宫肌瘤手术,动一下都会疼痛,但这种被人照顾的日子,对她来说却是奢望多年的“享受”。

  13年前,鲁红还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女人:丈夫是一名电梯工程师,收入不错,对她也十分疼爱,近7岁的儿子小杰更是活泼可爱。“那时我不用工作,甚至连饭都不会做。”回忆起当年的幸福生活,鲁红脸上露出一丝微笑。

  但命运却在不经意间,跟她开了个残酷的玩笑:1998年1月的一天,离农历新年只有半个月时间,丈夫在一栋高楼调试电梯时,电梯突然坠落,他和两名工人遇难。

  得到噩耗的鲁红感到“天塌了”。她每天以泪洗面,精神和肉体遭受严重摧残,不得不住院治疗整整一年,出院后又回娘家休养了一年。

  那两年里,鲁红变得沉默寡言,对身边发生的事漠不关心。这期间,儿子因腹泻未得到及时治疗,患上严重的结肠炎,瘦得皮包骨。

  丈夫去世留下的抚恤金很快就花完了。鲁红意识到,她现在是儿子最大的依靠,如果自己再这样沉沦下去,这个家就真的完了。

  于是,她开始尝试找工作,拯救儿子,拯救自己,拯救这个濒临绝境的家。

  啃红薯点蜡烛,她默默承担一个单亲母亲的苦难

  渐渐走出丧夫之痛的鲁红,和儿子在武昌司门口租了间9平方米的小房,每月租金100元。

  由于没有一技之长,鲁红找工作时四处碰壁,只能做钟点工,每月收入不足300元,交完房租后仅剩不到200元。这笔钱,既要维持母子俩的生活,还要支付儿子的学费。儿子的病只能靠买点廉价的消炎药对付,以致越来越严重。

  为了省钱,鲁红经常回到乡下的娘家,挑回一担菜,母子俩一吃就是一个月。很多时候,鲁红的主食是红薯,米饭留给儿子吃。

  2005年,武汉市要求一户一表,鲁红交不起电表安装费,家里断了电,晚上靠点蜡烛照明,一根蜡烛至少用3个晚上,直到2008年,供电部门免费为她安装了电表。

  12年来,母子俩几乎没买过新衣服,而是靠好心人接济。就是这样,鲁红仍欠下5万多元债务。

  2007年,社区为她办理了低保。为给儿子筹措手术费,她同时打两份工,每月能挣500多元。虽然经济上的极度拮据状况有所缓解,但对手术而言仍是杯水车薪。

  2009年,鲁红做护工时,一位老军人了解到她的困境,慷慨捐赠了2万元。她又向亲戚朋友借了2万元,一家医院也减免了3万元,她儿子的手术这才得以进行,19岁的他如今终于能下地行走了。

  12年不屈的抗争,命运终于向这个坚韧的女人展露出一丝笑脸。

  一次偶然让她明白人生的价值,从此坚持了13年

  至今,鲁红都无法解释自己第一次献血的动机。

  1997年7月的一天,她在报纸上看到武汉市A型、O型血告急的消息,便来到中南商场的献血车。验完血后,医护人员告诉她:“你的血型是非常珍贵和稀有的RH阴型血,又叫‘熊猫血’。”“那就多抽一点吧。”“按照规定,一次最多只能献200毫升。”护士摇摇头。

  鲁红的血管很细,血液粘稠,针头扎进后抽不出血来,护士于是给她输了一瓶生理盐水稀释。看着鲜血流进血袋,她晕血了,醒来后感到很高兴,“觉得自己是个有用的人。”

  此后,她选定4月6日她的生日、6月14日世界献血日和10月6日,作为自己的“献血日”。每次献血前,她都要喝两大瓶水,睡个好觉。

  除了义务献血,她还当起义务宣传员,身边渐渐聚拢1000多名义务献血志愿者。他们大都是大学生,亲切的称鲁红为“献血妈妈”。

  跟这些青春活泼的孩子们在一起,鲁红感到很快乐,觉得自己变年轻了,性格也重新开朗起来。

  献血后要补充营养,应当吃些蛋、奶、瘦肉、豆制品、蔬菜等食物。但这些对鲁红来说都是“奢侈品”,每次献血后,她所能得到的“调养”,就是好好睡上一觉。

  鲁红从来不向其他志愿者抱怨命运的悲苦。在他们面前,“献血妈妈”是个热心、乐观的人。

  13年来,鲁红累计无偿献血37次,总量1.6万毫升,是其自身血液的三倍多。“我不知道我献的血流进了谁的身体,只要知道能够挽救生命,就够了。”她说。(张泉 高东起 王志祥 李辉)

[责任编辑 张慧 ]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诚聘英才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