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新闻网首页 - 新闻 - 评论 - 信息 - 旅游 - 楼市 - 汽车 - 女性 - 美食 - 教育 - 招考 - 理财 - 经济 - 播客 - 博客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社会图片 正文
六旬老人动手改进滑翔伞 孤独飞行渴望同伴
内蒙古新闻网  10-12-08 16:29 打印本页 【字体:    来源: 广西新闻网  
 
太阳的余晖中,老张乘坐动力伞在空中翱翔了10多分钟。记者张存立摄
起飞时,老张先找两个帮手拉着跑一二十米,尔后动力伞在马达带动下顺利起飞。
记者张存立摄

  12月4日傍晚6时,柳州市静兰桥北侧的柳江江畔,新铺砌的柏油路车少人稀,秋日下显得格外显眼,柳江迷离的风情令人心旷神怡,对蜗居钢筋水泥建筑的都市人来说,让人眼前一亮。

  一辆微型轿车远处驶来,戴着“西部牛仔”草帽、已经62岁的老张,伸头向记者热情招呼,颇有一份洒脱,车内精心准备了自己烘焙的甜酒面包,还有动力滑翔伞。

  7年前,老张率先拥有柳州惟一的动力滑翔伞并开始飞翔,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构成老张生命的一部分。可2个月前的一次意外盆骨骨折,险些终止老张的飞行梦想,医生宣布他不能跳跃、奔跑甚至下蹲,老张不甘心从此失去飞行“翅膀”,做梦都看见自己在飞,俨然化身为“柳州上空的鹰”。

  蓝天翱翔出险情

  将车停靠路边后,老张没有马上操起“家伙”,而是架设起最为简易、但却实用的“气象台”,即1根细长金属铝条,恰好可以支在汽车尾部,铝条最上端则挂着细线,被细线牵着的红色筒状风向标,随风飘动。

  “现在是下午5点多,风力太大,估计有3级以上,再过半小时风力就会减弱。”老张凭借多年的飞行经验,对风力的“脾气习性”了如指掌,什么时间、地点最适宜飞行可难不住他。

  别看现在的老张很专业,之前他可出了几次险。一次空中飞行时发动机突然熄火,老张不得不紧急迫降,诊断原因时老张哭笑不得,原来是发动机下方的火花塞滑落出来。老张用根细铁丝缠住火花塞,顺利消除这一安全隐患。

  2008年10月9日晚,老张在市区柳江河段上方飞行时,准备降落在铁桥旁的江岸空地,结果操作不当距离江面过近,发生坠江险情,老张迅速解开安全带游至岸边逃生,动力滑翔伞也被及时赶到的水警捞起。“那年全国有3起动力伞事故,其他两个都死了,就我活了下来。”4日下午,老张说起这事,语气平静,好像发生在别人身上似的。

  自己动手改进滑翔伞

  已经被拆分的动力滑翔伞,由滑翔伞和发动机两部分组成,现场拼装起来并不费力,甚至看起来像拼个大玩具。在众人的新奇目光中,老张为二冲程发动机油箱添加优质汽油和进口机油,而所谓的油箱,其实就是嘉实多桶装机油的塑料瓶!原装的正规油箱要400多元,而老张的这个油箱几乎不花一分钱。

  “原来这个起落架是没有的,当时厂家售价要4500元,重量有15公斤,这是我自己做的起落架,才花了400元,仅仅10公斤重,质量也比几千元的好多了。”老张颇为自豪地说。

  原来两个月前,老张在陆地玩滑板时猛然摔倒,造成盆骨骨折,治疗费用花去3万多元,医生为其植入“人工骨头”,但嘱咐老张不能跳跃、下蹲和奔跑,否则治疗效果可能功亏一篑。

  老张的动力滑翔伞没有安起落架前,起降时需10多米的助跑,老张在手术休养期间,心里最惦记的就是还能不能继续飞!既然医生交待不能奔跑,老张索性自制带有轱辘的铝合金起落架,问题迎刃而解。

  或许执著乐观的心态感染上天,“虚惊”一场过后,老张不但得以重返蓝天,而且飞行装备还因此旧貌换新颜,可谓喜事连连。

  孤独飞行渴望有同伴

  多年来,柳州仅有老张独自在“玩”飞行器,星星之火始终没有燎原,这让老张有些苦恼,幸福和喜悦没有知音共同分享。

  “他们不是没有钱,就是怕死不敢玩。”老张点破其中玄机。据了解,动力滑翔伞在各类飞行器中,安全系数可谓最大,即使发动机在空中停车熄火,飞行员借助滑翔伞也能安全返回地面,只要经过并不复杂的培训,就可以轻松实现遨游蓝天的梦想,其操控并不比汽车驾驶难度高。

  据老张介绍,柳州此前一直欠缺适合飞行的场地,极大制约航空运动开展,目前静兰桥附近正建设水上运动场地,广西某地一名拥有私人飞机的市民,前来查看地形后认为非常难得,如果有关部门同意设置机库,他宁愿把自己的飞机飞到柳州,并改装成水上起降的飞机。

  老张说:“空中看到的风景实在太美了,人和蓝天融合在一起,那感觉用语言难以表达,简直飘飘欲仙。”广西新闻网记者陈刚文/图

[责任编辑 海燕 ]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诚聘英才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