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本是方山县水泥厂的一名普通工人,本可以和妻子、儿女和和美美共度一生。然而,2003年年底,妻子李君平因操劳过度、带病上课而突然晕倒在讲台上,从此一病不起。在随后的时间里,这个名叫孙志荣的男人一直不离不弃地陪伴在妻子左右,用他的爱心、细心和耐心无微不至地照顾着病瘫的妻子,一过就是七年。
苦苦坚持死神手中夺回妻子
虽然已过去近七年,但对孙志荣而言,2003年腊月初六那天发生的一切都历历在目,因为这一天彻底改变了他原本平静的生活。
得知妻子晕倒的消息,孙志荣火速赶往医院。此时,妻子已奄奄一息,医生告诉他,保命的希望只有万分之一。在他的强烈要求下,凌晨一点半,妻子被送进手术室做开颅手术。“手术比较成功!”5个小时后,大夫的一句话让孙志荣非常高兴。
然而,术后第四天,妻子再次休克。医生护士见此景象,都劝说孙志荣赶快回家准备后事,但孙志荣没有放弃,在他的强烈要求下,在医生护士的共同努力下,妻子再一次转危为安。
还未等孙志荣喘口气,十几天后,妻子李君平又病变为糖尿病、肠胃出血,每天便血十几二十次,一直便了十几天,直到再次休克。主治医生、妻子的娘家人都劝孙志荣:“回家吧,不然再弄个人财两空,对谁都不好!”可在他的坚持下,妻子李君平又一次被他从死神手中抢回。
然而,除夕那天,当大部分人都沉浸在节日的喜庆中时,李君平却再次休克。看着那等着让他签字的病危通知书,孙志荣想起了传统的农家俗语:“四九三十六,是个大关口”。他心想,妻子今年正好49岁,只要挺过这一关,一切就都会好起来的。于是,他含着眼泪,又一次签了病危通知。正月初三,李君平基本脱离了危险期。
自制拐杖帮助妻子锻炼
也许是孙志荣的执着感动了上天,慢慢的,极度虚弱的李君平可以进食吃药了,但由于失去了所有的记忆,每次喂她吃饭吃药,她都像个孩子一样又哭又闹的,孙志荣就不厌其烦地哄着。
李君平的病情在逐渐好转,医生说锻炼能帮助她恢复。可妻子的身子一点都不能动,一只脚跟弯在大腿上,孙志荣一个人根本无法帮助她锻炼,又没有余钱请义工帮忙。万般无奈之下,孙志荣大胆设计出一根前所未有、连专业医生都惊叹不已的铁拐杖。自打有了这根拐杖,孙志荣每天都一手抱着妻子的腰,一手用拐杖提着妻子的腿向前挪步,节省了两三个劳力。
9个月后,失忆的妻子居然能认识一些门牌号码和个别亲人,一年多后,他开始教妻子学写字,逐渐到出题、答题、写日记。慢慢的,他感觉妻子恢复得更好一些了,已能够记起多年来她教过的学生、家长的姓名、地址,能给向她伸手献爱的热心人和关注过她的领导写感谢信,能熟练地表达出数学公式和语文政治中的时代背景,有时还能唱几句歌。
精心照料学习写歌调节自己
但是,李君平睡觉还是不会翻身,吃饭还得一口一口地喂,大小便无知无觉,上下床需要抱上抱下,一天得换十几次裤子。害怕替换不过来,孙志荣每天不管多晚,都要把脏了的洗一遍。七年来,他一直陪着妻子住在医院,每天的睡眠只有五个多小时,而这五个小时还要不停地给妻子翻身、换褥子。早上起床后他洗锅做饭、给妻子喂药喂饭、梳头洗脸、刷牙漱口,早晚用开水洗身按摩,进行功能锻炼和文化学习,天长日久形成了很有规律的操作流程。
在锻炼走路时,妻子老弯着腰、低着头,不是打瞌睡,就是哭鼻子,为了哄妻子开心,给她振奋精神,也为了调节自己的心态,孙志荣结合自己的遭际,借曲作词、编写了许多真情实感的歌曲。每次带着妻子锻炼,他就会给过往路人真情献唱……(记者薛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