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新闻网首页 - 新闻 - 评论 - 信息 - 旅游 - 楼市 - 汽车 - 女性 - 美食 - 教育 - 招考 - 理财 - 经济 - 播客 - 博客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感动你我 正文
少年辍学挖煤为母治病续:想上离家近大学
内蒙古新闻网  10-12-17 10:21 打印本页 【字体:    来源: 中国新闻网  
 
为了筹钱救母亲,蒲志钢弃学当矿工。他的事迹感动了千万读者和网友。

  榜样风采

  感动榜样

  万源挖煤救母少年蒲志钢

  推荐票数:179

  推荐理由:百善孝为先。他的孝心成为90后的楷模,也让我们对90后刮目相看。

  事件回放   
  17岁少年挖煤筹钱救母

  今年6月初,蒲立碧被诊断为尿毒症。医生建议她做肾移植,但手术费用需要30多万元。

  这么大一笔钱,让这个山村家庭犯了愁:儿子蒲志钢正在念高二,还有个女儿在上小学4年级,家里还有一位年过七旬的老母亲。在外打工的丈夫每月1000多元的工资支持着全家。知道家里的困境后,蒲志钢决定弃学打工。他来到万源市官渡镇偏岩子煤矿,成了一名矿工。

  听说是为了救母亲挖煤,经过培训,矿上给蒲志钢安排了相对轻松的瓦斯检测工作。蒲志钢将领到的第一个月工资1500元寄给了母亲。

  8月下旬,经媒体报道后,蒲志钢的事迹感动了千万读者和网友,截至昨日记者联系蒲志钢家人时,来自全社会的善款已有20多万元。在当地政府帮助下,蒲志钢重返校园,转入万源中学,并免除学杂费用。

  蒲志钢高票入围“感动万源十大人物”,并被网友亲切地称为“孝顺哥”。

  网友牵挂   
 
  挖煤的坚强少年还好吗?

  在四川在线“中国娇子天府榜样2010传媒大奖”的投票专区,蒲志钢的票数一直牢牢占据前列,不少网友纷纷留言,大赞其孝心可嘉。

  昨日,又有网友在四川在线天府论坛发帖,祝福蒲志钢及其家人:“你是我们90后的榜样,当时老师专门把你的报道拿到班上念,边念边语重心长地说:你们看人家多不容易,你们不好好读书,就是最大的不孝!当时我被震撼了,想起以前对父母、对老师的种种言行很内疚。挖煤少年,你现在还好吗?还在煤矿里为了母亲的医药费辛劳吗?祝愿你和家人的生活能够云开见日,用你们的坚强去创造你们美好的未来。”

  记者连线   
  蒲志钢:想到成都上大学

  昨晚6点,记者联系上了蒲志钢,他刚刚吃过晚饭,正在准备上晚自习。对于读者和网友们的牵挂与祝福,他两次表达感谢。这个不善言辞的少年,在得知“天府榜样”的评选之后,低声告诉记者:“其实自己压力有点大,那么多人关心我,(如果学不好)怕辜负了大家”。

  明年,蒲志钢就要上高三了。他说最想到成都上大学,因为离家近,方便回家协助爸爸,照顾好妈妈和妹妹。

  话说榜样   
  他是90后的优秀代表   
  当事记者: 我自己以他为榜样

  最早报道蒲志钢事迹的,是四川新闻网达州频道的记者靳廷江。而此次将蒲志钢推荐给“天府榜样”评选组委会的,也是靳廷江。“17岁,别的90后小孩还在父母怀里撒娇,而这个少年,已经用瘦弱的肩头担当起了一个男人的责任。”靳廷江认为,蒲志钢的懂事与孝顺,于普天之下的儿女们,是个绝对的好榜样。

  甚至靳廷江本人,也把蒲志钢作为了自己的榜样。“以前我对我妈特别没耐心,一忙起来,电话也打得少”。做完蒲志钢的报道后,“突然十分想念自己的母亲”,他立刻给母亲打了电话,第一次说出了很多以前觉得肉麻的话,“以前叫我说一句妈妈我想你,还真是很难开口”。

  对于目前正在火热推进的“天府榜样”评比,靳廷江表示“绝对力挺”:“榜样,其实正是信仰的一种延续。通过榜样的评选,反映出我们的情感价值取向,挖掘出人性里最美好的闪光点。”

  万源中学校长:值得学习的榜样

  开学第一天,万源中学校长王兴中带着蒲志钢在校园里转了转,熟悉环境。对于这个学生,王兴中言语间难掩欣赏:“懂事,孝顺,学习努力,自强不息。”

  嘟嘟嘴,剪刀手,内八字,感情冷漠……这是之前人们给90后贴上的标签。同为90后的蒲志钢,是不是可以成为一个有力的回驳呢?对于这个话题,王兴中很谨慎:“没有必要一定要联系起来吧,他毕竟只是他自己。”对于能否将蒲志钢列为90后的另一种代表,王兴中概括很简短:蒲志钢的孝顺、懂事、刻苦“绝对是值得学习的榜样”。但他表示,“标签贴得太厉害,有时候也是一种捧杀。他是90后的优秀代表,但别让他代表整个90后。”记者蒋超(记者靳廷江对本文亦有贡献)

[责任编辑 安华祎 ]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诚聘英才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