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新闻网首页 - 新闻 - 评论 - 信息 - 旅游 - 楼市 - 汽车 - 女性 - 美食 - 教育 - 招考 - 理财 - 经济 - 播客 - 博客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科技新闻 > 通信3G 正文
过半手机程序出卖用户私隐
内蒙古新闻网  10-12-20 14:36 打印本页 【字体:    来源: 新华网  
 

  智能手机愈来愈普及,不少人喜欢从网上下载游戏和其它软件等应用程序(Apps),并安装到手机上,使手机具备更多功能和玩意。然而美国《华尔街日报》研究发现,超过一半受调查的iPhone和An-droid手机程序会把用户年龄、性别、位置,以至智能手机的独特装置卷标等数据转送给广告商,部分更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进行,严重侵犯个人私隐。

  《华尔街日报》共研究101个智能手机程序,包括50个i-Phone和50个Android程序,以及《华尔街日报》本身的i-Phone程序,并以特殊装置截查和记录这些程序传出的数据。结果发现,共有56个程序会在用户不知情下把智能手机的独特“装置卷标”(Device ID)传送到另一间公司;47个程序会传送手机的位置;5个会传送用户年龄、性别和其它个人数据。

  其中iPhone的文字讯息软件TextPlus 4会把手机的装置卷标送交8家广告公司,手机的邮政编码、用户年龄和性别则会送到其中2家,是最“乐于分享”的程序。Google Map也会外泄用户位置。

  由于智能手机和个人计算机不相同,计算机用户可把储存浏览记录的Cookies档案删除,保护个人数据,但手机用户却不能选择不被追踪。

  何为“装置卷标”?

  “装置卷标”是每台手机独一无二的标记,在iPhone上称为“唯一设备识别码”(UDID),在Android手机则有另一名称。每台手机的装置卷标都不能删除或封锁。对于装置卷标是否属于私隐,各方有不同解读。苹果公司指它把UDID当作“个人识别数据”,但Android和大部分手机程序生产商都不这样看待装置卷标。

  商家收集手机ID透视用户生活习惯

  广告网络得到一台手机的装置卷标、用户年龄、性别等数据,便可大致掌握用户的消费和生活习惯,锁定特定群组推广产品。例如广告交换商Mobclix发现一个介于15至25岁的男性手机用户,拥有超过20个手机程序,每次使用每个程序的时间超过20分钟,便会把他归类为“打机狂热分子”。

[责任编辑 孔维维 ]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诚聘英才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