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新闻网首页 - 新闻 - 评论 - 信息 - 旅游 - 楼市 - 汽车 - 女性 - 美食 - 教育 - 招考 - 理财 - 经济 - 播客 - 博客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社会新闻 正文
汽车频召回,“中外不同命”或终结
内蒙古新闻网  10-12-22 15:51 打印本页 【字体:    来源: 新华社  
 

  2010年的国内车市特别火,业内人士认为,全年销量过1700万辆没有问题。然而由于新产品上市加快、产品研发周期太短、技术升级相对滞后等原因,2010年汽车召回批次创下历史新高,成为名副其实的“召回年”。

  召回事件逐年增多

  回顾2010年中国车市,“召回”或许是绕不过去的关键词。记者检索国家质检总局缺陷产品管理中心网站发现,仅11月份,就共有长安福特马自达、北京奔驰等10家企业实施16批次召回,平均不到2天就有一起召回,涉及车辆超过6万辆,其中多数原因都是质保措施不到位导致的质量控制问题。

  数据还显示,今年1至11月,各大汽车厂家在国内实施召回近百批次,而在2009年和2005年,这一数字分别为近50批次和近30批次。

  专家表示,2010年汽车召回批次已创下历史新高,成为名副其实的“召回年”。湖南大学中国汽车技术与产业发展研究中心杨沿平教授说,国内市场汽车召回事件逐年增多的趋势今后还将继续。

  “中外不同命”或终结

  从另一个角度看,召回事件大规模出现也反映我国汽车监管制度不断完善。

  早在几年前,国际汽车巨头在全球宣布大规模召回,国内消费者却无法享受到同等待遇,“中外不同命”现象形成鲜明对比,其背后则是监管环境的差异。

  现在,这一历史即将终结。国家质检总局7月份公布《汽车产品召回监督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已实施6年之久的《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将从规章制度升级为法律条文。

  据了解,这一意见稿不仅将车企违规行为的处罚金额升级为原来标准的数十倍,同时规定对确认缺陷的汽车,生产商要立即停止销售、生产和进口;监管部门在必要时,还可查封、扣押可能存在缺陷的汽车产品。专家认为,这无疑将为车企戴上一道更加严厉的“紧箍咒”。

  另一方面,召回主要由外资品牌或合资品牌发起,民族自主品牌“超然物外”的现象同样也将成为历史。

  对火热的车市来说,“召回年”的出现,或许也将是市场各方的“苦口良药”。广发证券汽车行业分析师杨俊认为,“召回年”的出现,不仅警醒车企,也警醒监管部门。消费者对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车企要提高市场份额,就必须加大技术研发投入,而“三包规定”等政策没有配套,消费者利益无法得到完善保障,最终也将造成车企甚至国家利益的双重损失。(记者黄玫 邱明)

[责任编辑 王雅静 ]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诚聘英才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