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职中免费学了挖机、装载机修理后,现在为一个煤矿企业搞机械修理,一个月能挣4500多元。”“我参加了苏州刺绣班,结合蒙古族刺绣文化,开了个民族饰品店,一年收入十几万元”……在对创业就业致富的鄂前旗转移农牧民的采访中,许多人异口同声:鄂前旗民族职业中学是我们的“进修站”。
“十一五”期间,鄂前旗积极探索建立转移、培训、就业等一整套完善的机制,整合各类培训资金,实行培训和就业挂钩。对有就业和创业需要的转移人口,实行创业就业“一站式”服务,形成城乡联动抓创业促就业的机制,通过换脑子、教技能、安置就业“三步工作法”,使转移农牧民实现创业就业。
鄂前旗民族职业中学是鄂前旗转移农牧民的主要培训基地,2006年,被认定为自治区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雨露计划”示范基地。近年来,该校紧扣市场需求,开设了财会、计算机、农学、畜牧学、医护学、汽车驾驶维修、机械综采等12个标准专业和汽车驾驶、手工艺制作与装饰、酒店管理、旅游服务与管理、琴手歌手、焊接暖气工、家电维修、美容美发、服装设计、家政服务等20多个短训专业。
他们按照“政府推动、学校承办、部门监管、农牧民受益”的原则,实施农牧民劳动力技能培训,促进劳动力转移就业。他们设立了实习实训、就业指导中心,同时还制定了培训后期跟踪调查制度,全面掌握转移农牧民就业创业实际情况。五年累计免费培训转移农牧民12000多人,转移就业率达90%以上。(作者:尚铁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