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主人翁 志愿者 讲述者 文武小生 风雨无阻 五年来天天喂养流浪猫
早上7点,吴新华把自行车靠在树边,拎出车筐里的四个大饭盒和几大瓶水,径直走进紫竹院公园。她俯下身子,一边打开饭盒盖子,一边低声地说:“咪咪,咪咪,吃饭了。”霎时间,四五十只猫从四面八方汇集而来,将她包围在中间。
作为一名流浪猫救助志愿者,56岁的吴新华是北京动物园的一位普通的退休职工,紫竹院就是她的“管辖地”,那里的几十只流浪猫都是她的“国民”。
5年前的一天,她因看见流浪猫挨饿走上了救助流浪猫之路。每天早上5点,她就起床为流浪猫做早饭。“做完了早饭,回家休息会儿,就得忙乎给猫做晚饭,我们做的饭虽然比不上猫粮,但是对于这些没人关心的流浪猫来说,已经算是美味了。”吴新华的自行车上挂着水瓶,还有给猫准备的消炎药。
在吴新华所住的小区,有一个小屋子,她和几个爱猫人出钱盖了个约3平方米、一人多高的屋子,大门紧锁,只在左右两侧留两个小洞供猫咪出入。墙上挂着几袋药品,屋外放着几个纸箱子做的猫窝。吴新华每天来这里喂猫,有时还会给猫打针,抓捕成猫做绝育手术。“退休金的绝大部分都用在了喂猫上,有些吃力,但是看到它们健康地活着,很欣慰。”
下午4点多,吴新华喂完猫后,赶紧推着自行车赶回家做饭,“喂猫需要家人的支持,千万别后院起火,不然自己照顾猫的行为就会更有困难了。”吴新华回头向猫咪们摆了摆手,“放心,有我在,你们不会死。”
故事主人翁 小时工 讲述者 八通粉丝 守时守信 从不迟到 关心雇主
高春影从河南驻马店来到北京做小时工,已经有7年。每天她都要接五六个活,晚上回到通州台湖的家都是十点以后。这样高强度的工作状态下,她每个月能挣3500块。“在老家怎么也挣不到这个数。”她很满足。
高春影让我感动的当然不是这些——她干活从来不迟到,每次都早到5分钟左右,到了家门口先将自己的拖鞋换上,对此她说:“现在是一个诚信社会,我们农民工也得讲诚信。”
高春影虽然没有学过什么企业管理理念,但是她在做家务活的时候,处处都体现了她的“现代经营理念”——逢年过节,她会主动给我发个节日短信。后来忍不住问她,她回答说:“现在都搞什么客户拜访,我也得学习学习,一毛钱的短信有时候带来的收益是十块钱,一百块钱,不少业主都给我介绍了他们的朋友,我的活现在多得干不了。”
她也不是铁打的,回到家她经常感觉腰酸腿疼,但是想一想未来,高春影一脸幸福:“我儿子在郑州大学念那个什么金融专业,还有两年就要毕业了,我也快熬出头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