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明清、何淑清夫妇拿着儿子生前的照片和衣物
事发门诊大门紧闭
12月16日,臧殿坤、闫卫燕夫妇15个月大的儿子因腹泻在新城区妇幼保健所一家村住院分娩部输液治疗时死亡(本报曾经报道过此事);就在同一天,赵明清、何淑清夫妇18个月大的儿子也因为腹泻在一家村一家名为老刘大夫的门诊输液后死亡。为何一天内连发两起幼童输液后死亡事件,记者就此事进行了调查。
18个月大男孩输液后死亡
“求求你们救救我的孩子啊……”12月16日14时45分,在内蒙古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科急诊中心,42岁的何淑清怀抱着18个月大的儿子小慧慧(化名)大声哀求着。此时孩子的心跳已经停止,身体也渐渐变得冰凉,然而孩子的父母赵明清和何淑清仍然坚持说孩子还活着……
活波可爱的小慧慧躺在医院冰冷的太平间里已经10多天了,他的父母还是不愿面对这个残酷的现实,更不愿亲手将孩子的尸体取出。
12月28日上午,记者来到赵明清、何淑清租住在新城区一家村的家中。夫妇二人老家在乌兰察布市,来呼和浩特市打工已经10多年了。赵明清今年44岁,何淑清42岁,结婚后一直没有孩子,去年,夫妇二人中年得子,生下了儿子小慧慧。
出现这种情况是赵明清和何淑清怎么也想不到的,妻子何淑清在孩子死亡后多次哭瘫在床,由于伤心过度几乎不能下床行走。孩子死亡以后,赵明清将孩子用过的所有东西都藏在箱子底下。赵明清说:“妻子一见到孩子的东西就哭,劝也劝不住。”
记者在赵明清和何淑清家中看到他们儿子1岁时的照片,照片上小慧慧活泼可爱。谈起孩子输液死亡一事,赵明清泣不成声地说:“12月14日上午,孩子拉肚子,我们带他到一家村老刘大夫门诊就诊,当时是该门诊的刘医生接诊,他诊断后给孩子开了口服药,随后给孩子输液治疗。输完液回家后,我们发现孩子开始昏迷不醒,眼睛上翻。第二天又去该门诊询问病情,刘大夫也没说什么,又让孩子输液,输液后病情一点没有好转,反而更加严重。16日中午,我们看孩子可能不行了,赶紧到内蒙古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科抢救,抢救半个多小时后,孩子停止了呼吸,医院方面宣布了孩子死亡。”
等待医疗事故鉴定
孩子在医院抢救无效宣布死亡后,赵明清、何淑清夫妇顿时傻了眼,一时不知道该怎么办,有人帮他们向公安部门报了案,辖区派出所民警来录过口供,这些都有相关出警记录。
12月22日早上,赵明清夫妇来到新城区卫生局反映情况,医务科侯科长接待了他们,让他们写一张“医疗事故申请”等待处理,并同意对孩子进行尸检。
12月28日,赵明清告诉记者:“后来我再去找新城区卫生局的侯科长,他说已经过了7天,尸检没有任何意义了,孩子死亡原因需要等医疗事故鉴定后才能知道。”
当天,新城区卫生局关局长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现在还不能确定是谁的责任,虽然孩子在诊所输液后死亡,但是输液后其父母将孩子抱回家中,又到医院进行抢救,所以目前还不能确定具体是谁的责任。我们已经将此事提请市卫生局,走医疗事故鉴定程序。”
医院:孩子送来时已无呼吸
对于小慧慧的死亡,内蒙古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也有自己的说法。
12月28日,记者见到了内蒙古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当时负责参与抢救小慧慧的当班护士小李,她称:“他们来医院是在下午2点半左右,监控录像都有记录,孩子进来的时候已经没有了呼吸,瞳孔已经扩散,抱着一丝希望,我们还是对孩子尽全力进行了抢救。我们问过其父母,孩子得的什么病,可是他父母什么都不知道。就说在一个诊所输过液,孩子的死亡原因我们也不清楚,他们应该去找为孩子输液的门诊。”
据医务人员介绍,孩子父母当时非常着急,孩子母亲情绪非常激动,认为是医院耽误了治疗时间,在医院哭闹了半天,孩子尸体暂时放置在医院太平间,随时可以办理相关手续并提取尸体。
门诊大夫:跟我没有关系
12月27日上午,何淑清和妹妹来到老刘大夫门诊,何淑清要求当事医生对儿子输液后死亡有个交代,而当事医生却称:“人不是死在门诊的,跟我没有关系,爱找哪儿解决找哪儿去儿!”随即两人被门诊的人推搡出门。当天下午,记者赶到老刘大夫门诊想采访负责人,该门诊大门紧锁,处于停业状态。
外来打工者催生门诊经济
同一天内,为啥连发两起幼童在一家村诊所输液后死亡事件?记者近日走访了一家村多家门诊。记者在该村采访中发现,一家村小门诊非常多,几乎每隔三五米就能找到一家门诊,大部分门诊以儿科、妇科为主。有些门诊就医环境非常差,条件也比较简陋,一些门诊内,药品与杂物混放在一起;在进行输液治疗的“输液室”,大多只有一两张供患者坐卧的床,缺乏必要的急救设备。当地村民向记者透露,有的村医甚至没有接受过输液方面的专业培训。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在一家村开设的小门诊至少有10多家。
对于在条件简陋的乡村门诊输液存在的潜在风险,一些村民根本没有意识到。
12月28日,在一家村,一位刚刚输完液的老人告诉记者:“我根本没想那么多,大医院看病贵,而且还要等很长时间才能看上,我还急着出去打工呢,哪有时间看病啊,有点病输点液就行了。”
据了解,一家村常住人口大约有数千人,流动人口至少上万人,其中大多是外来打工人口租住在该村,这些外来打工人口催生了该村的门诊经济。
两个门诊被责令停业
两起幼童输液死亡事件进展如何?昨日,记者来到新城区卫生监督所采访。该监督所医疗监督科李科长告诉记者:“经过调查,涉事的两家门诊都是合法行医,证照齐全,并没有违法违规行医的情况。目前我们已经对两起事件涉及的一家村住院分娩部和老刘大夫门诊责令停业,治疗处方和用药已经被封存,相关调查材料已经上报给区卫生局,两起事件正在走医疗事故鉴定程序。”
对于一家村为何存在这么多小门诊这一问题,李科长称:“一是当地群众有这方面的需求,二是乡村门诊大多追求经济效益,执法人员也不可能天天在场监督。我们也多次对群众进行当面宣传,劝告他们去正规合法的医疗机构就诊。”
采访中,李科长坦言:“一些城乡接合部的确存在黑诊所非法行医的情况,卫生监督所一直在对这些诊所进行查处整顿。但是,因为乡村诊所数量多、分布广,而且村子里的房屋租金也便宜,还有的黑诊所跟执法人员打游击,在我们检查时,有的群众甚至为这些人通风报信。另外,有的非法行医就偷偷开在租住的民房里,由于权力有限,我们也不可能闯进去检查。”
家属:最想知道孩子的死因
昨天下午,赵明清电话告诉记者,他们现在最想要的是孩子的死亡原因。他们提出了几点要求:1.要求权威机构对死者进行医疗鉴定;2.追究当事医生及医疗机构的责任;3.给予死者家属赔礼道歉,赔偿家属精神上的经济上的损失。
“一天之内,两名幼童相继在输液后死亡,而且都没有明确的死亡原因,这究竟是怎么回事?”死者家属表示质疑,现在两家人共同的愿望就是,希望相关部门好好查一查,使类似悲剧不再发生。
记者在采访中,有关部门负责人多次表示涉事诊所证件齐全属于合法行医,孩子输液治疗时死亡对于医疗结构来说也属于正常情况,然而都是在合法医疗机构,同一天却连发两起幼童输液死亡事件,这不能不让人费解?
记者采访中得知,静脉滴注是一种存在较高风险的诊疗方式,其对护理、设施等方面理应有更为严格的要求,卫生行政部门在审批村医门诊从事输液业务的申请时,理应更加谨慎。
15个月大男孩输液时死亡
事情过去1个星期后,从哈尔滨回呼和浩特探亲的臧殿坤、闫卫燕夫妇还是无法相信这个事实:几天前,只有15个月大的儿子在输液过程中竟然离开了人世。
日前,记者在新城区妇幼保健所见到了刚刚经历丧子之痛的臧殿坤、闫卫燕夫妇。他们的几位亲属在该保健所摆放了几个花圈讨说法。谈起此事,孩子的母亲闫卫燕仍然悲痛难忍,她抽泣着对记者说:“我和丈夫前不久才从哈尔滨回来探亲,没想到孩子就这么没了。12月16日,孩子拉肚子,有点儿脱水,我们就抱着孩子来到新城区妇幼保健所一家村住院分娩部治疗。接诊医生是该住院部的负责人孙梅兰。当时医生给孩子开了输液的处方后开始输液治疗,输液中孩子哭闹不止并伴有呕吐的情况。于是我们赶紧呼喊医生,孙梅兰随后又给孩子打了两针,打针后让孩子继续输液。可是没过多久,孩子的呼吸越来越微弱,我们赶紧叫医生抢救,可孩子还是没能抢救过来。”
孩子的父亲臧殿坤痛苦地说:“就短短的1个多小时,孩子就没了,我们到现在都不知道孩子是怎么死的……”
采访中闫卫燕告诉记者:“时至今日,当事医生和新城区妇幼保健所相关负责人不但没有对此事道过歉,也没有说过一句安慰我们的话,他们就扔出一句话‘如果私了,可以给赔偿18万,不同意的话就走法律程序’,那是一条生命啊,他们怎么说得那么轻松?现在我们连孩子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记者曾经就此事采访了当事医生孙梅兰,她说:“12月16日下午3点半左右他们来医院看病,是我接诊的,当时诊断孩子为腹泻并伴有中度脱水,我建议口服药,可是家属要求输液,随后我开了处方,给孩子用了些抗炎补液的药,输液中孩子恶性呕吐哭闹不止,我又给打了针止吐镇静的药,然后继续给孩子打点滴。4点58分,孩子呼吸开始不正常,我们赶紧给孩子吸氧积极抢救,随即拨打了120。”
孙梅兰表示:“事发后我也反复回忆治疗过程,治疗原则和程序上也没有发现错误,当时的处方和用药已经被卫生局封存,正在接受调查。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孩子死亡,我也弄不清楚,这需要医学鉴定。事发后,医患双方协调过此事,在不明责任的情况下,出于最大诚意,我同意尽我所能赔偿18万,可是家属不同意。所以,我已经向新城区卫生局申请走医疗事故鉴定程序解决这一问题。”
记者还就此事采访了新城区卫生局关局长,他说:“经过调查,新城区妇幼保健所住院分娩部证件齐全,当事医生属于合法行医。如果双方自行协商不成,患者家属可以走司法程序解决纠纷。事发后,公安、卫生等相关部门都介入调查此事。目前我们已经提请市卫生局,走医疗事故鉴定程序,家属最好通过医疗事故鉴定来了解孩子死亡的原因。”
记者手记
距离12月16日事发,已经过去近半个月了,两个孩子的家属还不能从相关部门得到一个有关孩子死因的可信说法。15个月和18个月的两个小生命就这样不明不白地离开了人世,愿他们在天堂见到真正的天使,不再有痛苦和恐惧……(文·摄影/记者 王晓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