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2010年,是乌海市公交事业快速发展的一年,这一年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城际间快速通道、机场路改扩建等五大公路重点工程的竣工通车,使全市新增八车道道路58公里、六车道道路45公里。
路畅通了,百姓出行也更加便捷了。2010年12月16日,是乌海市交通事业发展中又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这一天,海勃湾至海南城际快速公交5路线正式通车。至此,乌海市公共交通运营网络已显雏形,形成了以海勃湾为中心的快速公交网络格局。公交5路线新上线运营的20台车身长10米的新能源公交车,全部实行一票制无人售票,票价也由原来的5元直降为2元,运营时间缩短至30分钟,乘车环境大为改观,运力得到相应增加,往年出行高峰期和节假日困扰海南区居民的乘车难问题得到了解决。
西桌子山水泥厂的黄俊生由于工作的缘故,经常乘坐5路公交车往返于海勃湾至水泥厂之间,是5路公交车的常客。如今,5路公交车从以前的汽油车摇身一变为新能源公交车,黄俊生最大的感受就是方便了。“5路公交车运行时间固定,等车时问短,最主要的是票价便宜,由原来的5元降为2元,这真是政府为百姓办了一件好事。”12月31日正在等车的黄俊生高兴地告诉记者。
黄俊生的切身感受从侧面反映了乌海市公共交通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其实,城市公共交通作为广大市民出行的主要方式之一,也是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重要基础设施。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城市公共交通事业发展,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加快公交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公交场站建设,加快车辆更新,增加公交线路和班次,提高公共交通能力,更加方便市民出行。
近年来,乌海市公交事业呈现出渐进发展的良好局面。“十一五”时期,全市更新及新增车辆173台,公交线路增加14条,线路长度增加534.4公里,日客运量增加6万多人次。2010年,市政府又投资3000多万元购置了70辆新能源公交车上线营运。在车辆增加的同时,公交线网以便民利民为原则也在合理规划延伸,形成了以海勃湾为中心,贯通三区,联结城乡工矿,覆盖市辖行政区域的城乡一体化公共资通体系。截至目前,乌海市拥有公交车420辆,营运线路总长度806.9公里,日客运量达到11万人次。
随着乌海市滨河新区的开发建设和棚户区的搬迁改造,为了让更多居民享受到乘坐公交车出行的便捷,乌海市采取开通新线路、增加车辆、延伸已有线路等措施,进一步提高公交线路覆盖率。乌海市开通了滨河新区25路环线,25路线连接市内6路、20路和14路线,从南到北贯通了滨河新区,方便了滨河新区居民出行;延伸了15路、20路、22路、23路、26路线的运行里程;完成了2路和5路线的运营体制改革,组建了海区、海南区和乌达区公交分公司,城市公共交通的整体服务功能进一步提升。
为确保公交车运行畅通,乌海市还加快了公交场站基础设施建设,划定了公交专用道,提高了公交的安全性,缩短了乘客出行等车时间。2010年,全市新建港湾式候车亭50个,这些新设站点设计别致,便于乘车,还突出了乌海市独有的人文特点及书法城的风貌,成为城市独有的一道风景线。“十一五”时期,公交乘降点由693个增加到1022个,公交站点覆盖率由30%提高到60%,公交车排班密度由8至15分钟/趟次提高到5至8分钟/趟次;新能源环保车辆更新率达29%。“十一五”期间,乌海市公交车辆广泛应用了IC卡电子售票系统,GPS卫星定位自动报站设备和智能公交调度系统,提高了营运效率,也使公交车服务更加人性化、便捷化。
如今,在乌海市的各主要街路上都能看到公交车穿梭的身影,乘坐公交车的市民也越来越多。我们欣喜地看到乌海市公交事业发展迈上了新台阶,也深刻感受到了公共交通营造的便捷、舒适的出行环境。(赵永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