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健康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社会法制新闻 正文
首府诸多小区停车难 找个车位咋这么难?
内蒙古新闻网  11-01-14 11:38 打印本页 【字体:    来源: 北方新报  
 

  呼和浩特市交警支队的统计数据显示,首府2010年新增机动车8.3万辆,目前拥有机动车总量达到48万余辆。随着私家车数量急剧增长,居民住宅小区停车位远远无法满足需求,停车难问题日渐突显。无论是在老旧小区,还是新建小区,私家车停放已经成为令物业公司和有车的业主备感头疼的一件事,业主们感慨:“小区里找个车位咋这么难?”近日,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采访地点:首府市区

  采访内容:在小区内停车越来越难

  采访对象:首府市民、物业公司、房地产开发商、规划部门、经济学家

  语录

  10年前,汽车对于普通市民来说属于奢侈品,很多人虽然住了新房,但是根本没有买车的想法,小区也不会为几个有车族特意规划一个停车场或者大量停车位。10年后的今天,大量市民拥有汽车,而且人数还在增加,其中包括很多老旧小区的业主。所以,在小区里停车肯定是越来越难。——市民刘文生

  开发商规定,地下车位只售不租,每个车位售价为12万元。由于价格昂贵,业主买不起,现在有2/3的地下车位都空置着。按照规划,小区地面应该是零车位。事实上,买不起车位的业主只能将车停在马路上。

  ——呼和浩特市亿峰岛物业服务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王健。

  房地产公司在建设过程中应该设计规划一些销售租赁价格相对便宜的地上停车位。不过,不是所有小区都能做到这一点,因为这要根据建筑密度来定,即使有土地,开发商还要考虑绿化等因素。——内蒙古长兴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特别助理董启斌

  保障住房消费时的服务质量,需要房地产商和购房者之外的“第三方”来规范和引导,也只有具有一定管理权限的“第三方”才能承担起规范和引导的职责。这个“第三方”就是承担住房管理的政府城市建设管理部门,它应该是涉及城市住宅问题的第一责任人。——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于光军

  【案例】

  车被逼出小区外

  “没有汽车的时候,梦想拥有一辆;有了汽车以后,出行是方便,可是一系列的烦恼也随之产生了,比如停车难,这是最大的烦恼。”1月3日,家住赛罕区文明路牧机小区8号楼的张琪对记者说。

  当天晚上,记者跟随张琪采访,亲身体验小区停车难。

  18时,张琪下班,准备驾车参加朋友聚会。“饭局结束,时间肯定不早了,车又没地方停。”刚从单位出发,张琪就开始考虑停车的问题,为了让爱车有车位可停,她决定先把车开到小区里停放好,然后打车去饭店。

  18时20分,张琪在小区内找到了停车位,记者看到,小区里仅有的十几个停车位,已经停了8辆车。随后的20分钟,张琪在马路上耐心等待出租车,但是没有一辆空车,无奈之下返回小区开车。

  22时,张琪结束聚会,在回家的路上,她调侃道:“如果还有停车位,那绝对是个惊喜!”果然,现实和她估计的一样,小区里的停车位已经全部停满车辆,就连消防通道也没空着,被2辆车占了。

  张琪驾车向小区后面一家单位的大院驶去。她告诉记者:“那个大院肯定有车位,只是步行沿着马路走回家,需要十几分钟。如果想节省时间,就只能翻过大门进院。”

  随后,记者看到,小区后面的单位大院与小区中间隔着一个铁栅栏门,当时已是22时30分,还是不时有人翻越大门。不愿意绕路回家,张琪选择了翻过大门回家。虽然穿着高跟鞋,但是她翻越大门的速度丝毫没有受到影响,这让记者惊诧不已。对此,张琪解释道:“因为小区里停车难,住户只能把车停在这个大院里,跳大门自然就成了常事。现在跳习惯了,熟能生巧了。”借着灯光,记者看到,和大门相连的水泥台阶,已经被翻跃大门的人踩得磨掉很大一块儿。

  【现状】

  小区内停车难是普遍现象

  1月4日中午,记者在赛罕区新希望家园看到,马路边上停着的汽车一辆连着一辆,几乎没有空停车位。13时,一位女士开车慢行在环路上,她左看看右瞅瞅,想找地方停车,来回转了两圈儿,也没有找到合适的停车位。无奈之下,她把车停到了小区外。随后,这位女士告诉记者:“里边有一个地方勉强可以停车,我没敢停。因为前一段时间,有一次也是这种情况,停车的时候可能堵着别人的路了,第二天发现,车身被划了好几道痕迹。从那以后,宁愿多步行几步路,也要把车停放在合适的位置上。”

  1月5日,记者来到回民区祥和五区,小区里有一层车库和一片绿化带,绿化带周边规划出约50个停车位。小区业主李英华对记者说:“这个小区大约有100户住户,有好多住户家里都是2辆车,停车位特别紧张。”据了解,祥和五区没有物业公司,业主们早回来就能抢到车位,回来晚就只能自己想办法停车。“我们经常把车停在别人家车库门前,或者停在马路上,第二天早早起来再把车挪开。”李英华说,实在没地儿停的时候,她只能把车开到离家500米之外的收费停车场,然后再步行回家。

  近日,记者走访赛罕区牧机小区、馨苑小区、新希望家园,新城区铭都枫景,回民区祥和五区、新华东街亿峰岛等十几家小区发现,几乎所有的老旧小区都存在停车难的问题,即使是新开发的小区,也不同程度存在同样问题。小区停车难已经成为普遍现象。

  【声音】

  市民:停车难在加剧

  针对小区停车难的问题,记者对20位市民进行了随机采访,其中18位市民表示:“小区停车难问题早已凸显,随着社会的发展,问题肯定会加剧。”

  “10年前,汽车对于普通市民来说属于奢侈品,摩托车和自行车才是最普遍的交通工具。很多人虽然住进了新房,但是根本没有买车意识,小区也不会为几个有车族特意规划一个停车场或者停车位。谁也没想到,10年后的今天,马路上车流壮观,马路边高楼矗立。因为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价格的降低,以及扩大内需政策的支持,汽车进入家庭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购买汽车的家庭将越来越多,包括很多老旧小区的业主。所以,小区里停车肯定是越来越难。”市民刘文生说。

  没有规划车位,老旧小区业主的汽车该停到哪里去呢?采访中,记者发现,在一些小区的门口、草坪上、道路旁等处,停着各式各样的汽车。一名叫“吉祥”的网友说:“我晚上出去一般都不开自己的车,因为回来的时候,原来停车的地方早已停了别人的车,自己兜兜转转好久之后,也不一定能找到停车的地方。停车越来越难,长此以往,很容易引发停车纠纷,很多业主都在期待,有关部门可以着手解决这个问题。”

  【原因1】

  老旧小区规划先天不足

  上世纪90年代,呼和浩特市许多小区以其绝佳的地理位置一度成为市民购房的热点。10多年过去了,这些拥有动辄万余常住人口的小区,也背上了车辆占道的包袱。

  1月6日晚上,记者来到建于上世纪90年代的内蒙古师范大学家属区。走进大门,路边的车辆立即进入记者视野,它们将原本就不宽阔的道路占去了一半,车辆经过只能减速行驶。在一些比较狭窄的路段,为了给过往车辆让出道路空间,一些停在路边的车辆不得不“骑”到马路牙子上。在1号楼和2号楼下,记者看到,楼房与自行车棚之间的距离,大约为2辆轿车并排紧挨在一起的宽度,如果有一辆车没有靠墙停放,那么前面的车将无法驶入或者驶出小区。1号楼业主曹翔告诉记者:“别看地方窄,每天到了晚上,车停得满满的。”

  对于上世纪的开发商来说,他们也许不会想到,十几年后,很多呼和浩特居民已经是习惯于驾车出行。一些老旧的开放式小区在建设之初,并未对车库、车位做太多考虑,这种先天不足导致小区停车难问题很突出。

 【原因2】

  新小区车位昂贵

  老旧小区没有规划停车区域,所以停车难。那么,刚刚交房入住的新小区为何也存在这样的难题?记者采访发现,新开发的小区大部分都规划设计了地下停车场,有的小区车位只售不租,有的小区车位可售可租。但是,无论出售还是出租,价位都很高,大部分业主无法承受。

  家住新华东街亿峰岛小区的业主杨先生表示:“买房子的时候,我也想到应该买一个车位,但是要十几万元,占了买房钱的1/5。就单价来说,车位每平方米的价钱算下来比房子要贵出好几倍;就汽车本身而言,我买的车也就花十几万,为找个落脚的地方,竟然也要花费同样的价格,心里很不平衡,很难接受。”

  据呼和浩特市亿峰岛物业服务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王健介绍,亿峰岛有业主800户,地下车位370多个。“开发商规定,地下停车位只售不租,每个车位售价为12万元。由于价格高昂,业主买不起,现在有2/3的地下停车位都空置着。按照规划,小区地面应该是零车位。事实上,买不起停车位的业主只能将车停在马路上。”王健说。采访中,记者看到,地下停车场的闲置和地面上停车困难的状况形成了鲜明对比。

 【回应1】

  物业:难找好的解决办法

  为应对小区停车难问题,记者注意到一些物业公司也在尽可能地从管理机制上进行“挖潜”。但是,对于寻找好的解决办法,物业公司都表示:很难。

  赛罕区牧机小区属于内蒙古蒙发物业管理有限责任公司管辖范围。1月12日,该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常建刚告诉记者:“牧机小区始建于上世纪80年代,共有21栋楼,除了2008年新建的2栋楼之外,其余19栋楼均建于2000年以前。像这样‘先天不足’的小区,由于建筑占地面积是固定的,没有多余的面积用来停车,所以根本没办法解决。如果想要缓解停车难问题,只能在管理上多下功夫。”

  据了解,去年夏天,蒙发物业公司在牧机小区划分了停车位,以此制约乱停乱放现象,尽可能让有限的空间停放更多车辆。由于该小区属于开放式管理,经常有外来车辆占用小区停车位,导致小区内机动车停放秩序受到影星啊。对此,常建刚表示:“我们已经制定了车辆出入卡,很快,小区就会实行‘一车一卡制’,将外来车辆拒之门外。这些措施可以暂时缓停车难的问题,但不是长远之计。将来,可能还要开发一些停车位,那只能是收费停车。”蒙发物业公司已经规划将部分旧楼附近零散的小车棚拆除,集中建设大车棚,让出地方设置停车位;还有就是在马路两边开发停车位。对此,常建刚认为:“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可能会导致业主和物业之间产生矛盾,但是毕竟能增加一些停车位。”

  提及亿峰岛小区的停车难问题,亿峰岛物业服务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王健显得很无奈:“我们曾和开发商协商,能否将闲置的地下车位拿出一部分租给业主,开发商不答应。我们也曾采取过一些管理措施,却引发了和业主之间的矛盾。目前,亿峰岛的常住户是300户,地面上的停车问题已经显现出来。如果800户业主全部入住,他们的车辆又该停在哪里?我也不知道该怎么解决。”

  【回应2】

  开发商:车位降价不大可能

  呼和浩特市新建的小区大部分都建设了地下停车场,而且停车位的设置几乎接近1户1停车位的标准。现实中,真正能买得起停车位的业主还是少数。一些房地产开发商表示,如果地下停车场的停车位都能被认购利用,地面上的停车问题自然就解决了。当记者问:“作为开发商,有没有可能为了缓解停车难问题,而降低车位销售价格或者是租用费用?”所有的开发商都给出了同样的答案:“不大可能。”

  内蒙古长兴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特别助理董启斌说:“房地产公司在建设过程中应该设计规划一些销售租赁价格相对便宜的地上停车位。不过,不是所有小区都能做到这一点,因为这要根据建筑密度来定,即使有土地,开发商还要考虑绿化等因素。”

  董启斌介绍,在他们公司新开发的一个拥有1600户住户的小区里,设置地下车位1600个。如果业主都能购买或者租用车位,就不存在停车难的问题。

  采访中,记者发现,针对将来业主一户两车甚至三车的发展趋势,一些房地产公司在地下停车场预设了浮动空间,如果需要,机械式立体停车位就会应运建成,停车位就会增加1倍。

  【制度】

  规划标准为1车位/户

  1月13日,记者从呼和浩特市规划局了解到,目前,呼和浩特市居民住宅区停车位依据公安部、建设部于1989年1月1日实施的《停车场规划设计规则》进行规划审批。《停车场规划设计规则》表十八有如下内容:住宅停车位指标明确规定,国内高级住宅以及外国人、华侨、港澳同胞等使用的住宅,停车位指标为0.5车位/户。建设规划科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2006年以前,呼和浩特市居民住宅停车位规划标准为户均0.5个停车位。为了顺应人均拥有车辆数量快速增长的形势,2006年以后,居民住宅停车位规划标准改为户均1个停车位。但是,根据目前情况来看,现有小区内停车位配比标准已经不能满足业主需求,将来可能会继续调整,达到户均1.5个停车位。”

  【分析】

  需要第三方规范和引导

  “我国推行市场化经济模式之后,商品消费在经历不断成熟的过程,根据现有相关各项制度分析,保障住房消费服务质量需要房地产商和购房者之外的‘第三方’来规范和引导,也只有具有一定管理权限的‘第三方’才能承担起规范和引导的职责。这个‘第三方’就是承担住房管理责任的政府城市建设管理部门,它应该是涉及城市住宅问题的第一责任人。”自治区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于光军说。

  于光军分析认为,一个长期存在的城市问题得不到解决,基本上有3种可能:1.无法解决;2.城市管理部门管理模式有问题;3.城市管理部门的决策者不称职。他说:“国内外很多城市都曾存在过类似问题,一些城市在城市规划、小区规划、住宅小区管理、楼宇管理等方面都采取过好的措施,特别是发挥公共管理部门对公共资源管理的优势,从社区土地整体规划入手,结合开放式的小区设置和严密细致的楼宇管理,在新建社区基本能够解决停车难的问题;而在老旧社区改造的同时,跨社区统一规划道路、空间,也极大地缓解了停车难问题。这些可供借鉴的措施的核心,不是技术条件,也不是对开放商建设停车位的价格管控,而是更好地完成城市管理职责,在管理、规划上‘内部’挖潜。反观呼和浩特市存在的停车难问题,第1种可能‘无法解决’肯定不成立,那真正的原因只能在后两个里面去找了。”(记者 张媛娜)

[责任编辑 赵静 ]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诚聘英才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