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健康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通辽新闻 正文
扎鲁特旗十项措施确保“春运”平安畅通
内蒙古新闻网  11-01-31 13:59 打印本页 【字体:    来源: 内蒙古新闻网  
 

  2011年春运工作从1月19日开始,到2月27日结束,为期40天。交通运输部门把春运工作作为每年开局工作的首要政治任务,作为交通运输“三个服务”的核心工作。为做好今年的春运工作,主要采取了如下十项措施:

  一是加强春运的工作组织领导。旗交通运输局、运管所、客运站、运输企业先后几次召开专门会议,做了大量前期性、基础性工作,加强了对客运企业、客运站、营运车辆及驾驶员的安全监管,并与客运站、运输企业签订了2011年春运工作安全生产责任状。春运期间共准备备用车辆10台,总座位数达到375个。

  二是全面进行安全隐患排查。按照司乘人员证照不齐全、不符合,车辆技术性能不达标、不过关一律不予发放春运合格证的原则。对司乘人员的道路运输证、行驶证、驾驶证、从业资格证、乘务员上岗证、承运人责任险保险单等证照和手续重新进行了核实;对班线客车的技术性能、安全设施等进行了安全隐患排查。首先,对所属进站客车,由客运站负责进行排查核实,发放“2011年春运合格证”69个;其次,对鲁北至扎鲁特火车站的班线车辆(出租车),由运管所稽查队负责进行排查核实,发放“2011年春运合格证”89个;第三,对过境客车,由运管所稽查队负责进行排查核实登记25个。在鲁北客运站“六区五组”管理模式的基础上,新增驾驶员指纹认证出站系统,使鲁北客运站安全管理实现了从进站到出站的全程程序化控制、网络化管理。

  三是提升服务质量。首先,提前与镇内各寄宿制学校进行沟通联系,采取上门服务的方式对返程学生进行了分流;设立“农民工包车咨询处”,集中售票、集中运送,为农民工返乡与回城提供方便。其次,加强站容站貌管理,增开售票窗口,延长售票时间,调剂客车运力,最大限度地方便广大旅客出行。第三,针对去年12月份以来的持续冰雪所带来的不利影响,对县内班车、过境客车和黄花山线“出租车”进行了安全教育和提醒,累计发放温馨提示近200份。

  四是启动春运仪式。1月19日,旗交通运输局、运管所、旗公安交警大队、旗安监局共计100余人在站前停车场启动了2011年春运仪式。共出动宣传车12台次,散发宣传单2000余份,悬挂安全标语5幅。

  五是加大执法力度。通过源头管理和路检路查,加大对企业和车辆的监管,共查处非法营运车辆20多台,超员客车3台,私自加座的客车6台,按照有关规定均进行了行政处罚和通报。

  六是建立雪、雾、冰等恶劣气候环境发班车沟通机制。加强地区间、部门间、上下级间的信息沟通与联系,与起讫点客运站、公安交警、气象、安监等部门建立恶劣气候环境信息沟通机制,为班车运行提供准确及时的信息服务。

  七是建立信息日汇报制度。设立专职工作人员,每天负责向旗交通运输局、市运管处和运管所报告当天春运工作动态,并做好记录,遇有特殊情况随时汇报。

  八是严格包车和值班值宿制度。春运期间,加班车、包车必须由春运工作领导小组研究签字,认真执行“谁发牌、谁签字、谁负责”制度。坚持24小时值班值宿制度,春运工作领导小组成员手机做到昼夜开机,确保通讯畅通。

  九是严格夜宿班车和过境车辆管理。委托公安部门在各村设立的协警员,对驻村客运驾驶员进行安全管理和教育,并对始发车辆进行安全检查。客运站对未经协警员签字盖章的返城客车一律不予报班,进一步加强农村牧区驻村客运车辆的安全监管。针对途经扎旗的客车,通过路检路查的方式,加大对过境客车的监管,杜绝超员、超速现象的发生,进一步加强过境客车的管理。

  十是加强GPS使用和管理。充分发挥GPS卫星定位系统监控平台的作用,建立客车运行监控制度,对超员超速问题,轻则罚款,重则停业整顿,全面加强对客运车辆的运行监管。 (内蒙古新闻网李中锋 通讯员孙守相)

[责任编辑 李中锋 ]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诚聘英才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