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呼和浩特市北垣街小学门口,三年级小学生小亮背着比自己肩膀还宽的书包走出校园,瘦小的身形与背上硕大的书包形成强烈反差。赶来接孙子的王凤林老人冲上前,赶紧把孩子肩上的书包卸下,背在了自己身上。呼和浩特市各小学陆续开学后,记者在多个学校门口发现,类似的镜头在呼市各个学校门口反复播放。每天上学放学时,帮着拎书包的家长,俨然成了学校门口的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大人拎着七八斤重的书包都累人,更何况小孩子。”许多家长说起孩子的书包时都是一脸心疼和无奈。因为担心“双肩背”压驼了孩子的脊背,不少家长已经把孩子的书包换成了拉杆箱。
3月1日上午10点半,呼和浩特市新城区东街小学还没放学,不少家长已经等在校门口,不时向校园里张望着。
“我称过,我女儿的书包最重的时候整整5公斤,孩子还真有点儿吃不消。”攀谈中,一位姓陆的家长说,孩子上二年级,书包里面除了放书,还要放一个水杯,再加上文具盒、水彩笔等,总是塞得鼓鼓囊囊的。孩子每个学期要用坏一个书包。
“哪个书包都得三四公斤,我家孩子还不到10岁,家长肯定要帮着背,否则孩子背还压驼了呢!”一位家长说。
家长韩丽说:“以前我也是替孩子背书包,这学期干脆换个拉杆书包拖着走,减负嘛!”
10时40分许,学生们陆续走出校门。记者发现,大多数家长迎接孩子的第一个动作就是接过孩子身上的书包。一个身高不足1.3米的小男孩拖着拉杆书包走出来,装得满满当当的书包被拖得“啪嗒”作响。几个二年级的小女孩出了门儿就到处找家长,双手吃力地拎着书包,眼神很无助。
孩子的书包里到底装着什么呢?该校四年级学生张婷把自己的书包打开给记者看:除了语文、数学、思想品德与生活、美术等课本和必要的文具外,还有小水壶和配套的习题、作业本。
3月2日下午,记者又在新城区爱民街小学门口翻看了一年级孩子的书包,里面有课本、笔记本、阅读书、铅笔盒等。而四五年级学生的书包体积明显增大,里面除了课本和练习本,还有文具盒、词典、橡皮泥、水壶、以及家长给孩子买的各科辅导书,被塞得满满的。
四年级男生吴小峰苦恼地抱怨说,“每天放学回家,妈妈都会根据第二天要上的课帮自己清理书包,可清来清去,背上的书包还是那么重。”
从低年级到高年级,书包里少了字典和课外书,取而代之的是越来越多的教辅材料。低年级学生的书包中除了必要的作业本、同步训练、练习本外,基本上没什么别的课外辅导书,四年级以上的学生书包里更多的是各类教学辅导材料。今年高三的刘畅说,他们的教辅书都是放在学校的书桌里,要是用书包背,估计两书包也放不下。
“书包分量重是表象,本质上反映出孩子们沉重的课业负担。我小侄女现在小学四年级,每天写作业都要写到晚上11点半。”市民龙小燕说。
开学这段时间正是教辅书热销之时。记者走访一些书店发现,教辅书专区挤满了为孩子买书的家长。(记者 胡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