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健康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社会法制新闻 正文
乱花渐欲迷人眼,迷你没商量
内蒙古新闻网  11-03-14 09:15 打印本页 【字体:    来源: 内蒙古日报  
 

  明天便是“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日前记者走访了呼和浩特市工商局,工作人员为我们揭开了在首府地区反响较强烈的四类消费陷阱,以警示消费者。

  消费陷阱一:婚纱照里有猫腻,收费犹如无底洞进

  入春季后,婚纱影楼也迎来了“春天”,为招揽顾客,各影楼招数迭出,一个个令消费者防不胜防的陷阱也随之而来。3月1日,寇女士来到位于鼓楼附近的一家影楼,工作人员热情地接待了她,得知寇女士将于5月份举办婚礼后,工作人员极力向她推荐一款“促销产品”:“我们影楼目前正在搞活动,原价3880元的套餐现在只需3180元,非常划算。”寇女士曾听朋友说拍婚纱照时,除正常收费外,各影楼还会另外加收一些类似定妆液、假睫毛之类的费用,于是她便留了个心眼,就这些疑问询问了工作人员,该工作人员非常肯定地回答:“我们影楼除收取合同上的钱外不会再收取其他任何费用,您尽管放心!”

  事实果真如此吗?前不久刚在这家店拍完婚纱照的孙女士揭开了真相:“拍婚纱照收费真是无处不在,在换衣服时,收费项目就来了,当初预定拍照时,服务员仅提醒拍照时带无肩带胸衣,但在拍摄当天,服务员帮忙换衣服时,却又说店里的晚礼服、婚纱大多是露背装,没有隐形内衣肯定不行。这时,她拿来几款隐形内衣,其中最便宜的还得80多元,我完全没有准备,不拍又不行,最后只得买了。之后在逛一些内衣商店时我发现,与婚纱店里相同的隐形内衣在外面仅卖十几元。”据了解,除去换衣、化妆方面的额外收费外,几乎所有的影楼在顾客选片时都要再设置重重陷阱,如极力诱导顾客多选片,因为除去合同里标明的张数外,每加选一张,都要额外加收较高的选片费用。另外,在相框材质上也存在陷阱,消费者预定时说好的是赠送玻璃相框,付款时影楼工作人员会向顾客极力推荐所谓的“材质更好”的相框,引导消费者多花钱。

  消费陷阱二:打折返券有玄机,用时方知不由己逢

  年过节,每个商场都会搞返券促销活动,这在人们脑海里已成定律。“买多少返多少”是商家惯用的促销方式,可当消费者拿着这些返券再买其他东西时就会发现,这时的消费根本由不得自己。

  三八妇女节当天,首府的不少商场都开展了女士用品的返券促销活动,当天在一家报社上班的小赵买下了一套2100元的不锈钢餐具,按照商场“买100返108”的促销活动,小赵买完餐具后拿到了2000多元的代金券。之后,她走到一个经营男士用品的柜台前,打算用代金券给老公买份礼物,结果却被导购告之:“我们这个品牌不参加返券活动。”其实,我们经常会碰到这样的促销伎俩,有时消费者拿着代金券根本买不到合适的商品,要么是想买的商品不参加活动,要么就是返的券不够买看中的商品,最后还得再花钱补齐差价等等。

  另外,现如今不少饭店盛行的赠送代金券活动也是陷阱多多,防不胜防。如,使用代金券必须要求消费达到一定额度,一桌只能使用一张,且使用赠券不找零、不开发票等,此类券上无一例外都特别标示着“最终解释权归本店所有”的字样。据呼和浩特市消费者协会工作人员介绍,其实类似的规定都有“霸王条款”之嫌。

  消费陷阱三:培训班齐上阵,“专家”、“学者”满天飞前

  不久,各中小学校都迎来了新学期。开学当日,记者在八一小学门前目睹了这样一幅场景:几个年轻人怀里各抱着厚厚的一沓传单站在校门两边,看到家长就上前发一张。一打听是一所少年培训学校在招生,宣传单上写满“名师指导,包教包会”等诱人的字眼。这样大阵势的宣传还真引来了不少家长的围观,许多家长询问起了如何收费等问题。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各类培训班应运而生,除了对中小学生的培训外,还有公务员考前培训、职称考试、托福考试等等名目繁多的培训班。让人遗憾的是这些所谓的“名师培训”、“专家指导”,大多是商家吸引人的噱头罢了。

  根据中国消费者协会的最新统计,最近几年消费者对教育培训行业的投诉增长迅速,增幅甚至超过了食品和医疗消费。这种情况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尤为严重,但近几年,二、三线城市关于此类投诉也呈增长趋势。呼和浩特市消费者协会公布的《2010年投诉分析表》中便显示:2010年教育培训在服务类投诉中同比增长最快,位居前十名。

  消费陷阱四:提前消费很坑人,预先交费需谨慎3月7日,家住八一小区的侯先生来到小区门口一家名为“兄弟联”的美发店准备理发,可他却意外发现,这家理发店一夜之间已人走茶凉,关门大吉。而侯先生不久前刚在这家店办了张100元的年卡,只来理过两次发。拿着手里的卡,侯先生懊恼不已。其实,有过这样遭遇的消费者并不少,前不久,市民武先生在单位附近的一家美容院办了张500元的金卡送给相识不久的女朋友,没想到女朋友第二次去这家店时,就被店员告知先前办的卡都已经作废,原因是美容院换了老板。

  随着人们在美容美发上花销的增大,美容美发店都推出了一些预存优惠的活动,分为季卡、年卡等,预存金额少则几十元,多则几百几千元。这类卡大多是鼓励消费者提前一次性支付一定金额,然后分次消费,并以“优惠价”、“会员价”等作为诱饵,这种貌似商家及消费者双赢的做法着实吸引了不少消费者。但是个别私营美容美发店由于经营不稳定,关门溜之大吉或换老板等现象时有发生,消费者很难维护自己的权益。呼和浩特市消协在今年的“3·15”新闻发布会上就特别提醒消费者:“在进行文化娱乐活动时要避免提前消费,尽量不要购买金额较高、时间跨度较长的消费卡。”

  如今,消费陷阱已渗透到越来越多的行业中,消费者在尽量避免受到侵害的同时,切记拿起法律的武器,因为惩治罪恶的最好办法就是让它充分暴露在阳光之下。(记者冯雪玉)

[责任编辑 曹静 ]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诚聘英才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