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健康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内蒙古时评 正文
“李鬼”为什么命大?
内蒙古新闻网  11-03-15 09:02 打印本页 【字体:    来源: 内蒙古日报  
 

徐翔麟

  这才叫防不胜防。我自认为,在两种东西上一般不会上假冒伪劣的当,一是书,二是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照样上了一当又一当。就说前几天吧,在呼和浩特的一家药店,买常用的健胃消食药。我说买江中制药厂的。售药小姐说这个很不错。她拿出一种药,名字与包装与我要买的基本相同。她说两种药的药性、成份和价钱全一样,这个合算。这种一盒40片,那种才32片。买了5盒,回去打开一看,心凉了半截,40片不假,是小片,只有以前买的那种二分之一;一吃,另半截也凉了,口感极差,而且成份大不同,以前是酵母性质的,这是山楂性质的,根本不适合。

  上这种小当看去没什么,可次数多了会让你心烦。烦也没办法,防不胜防。就想,这是为什么?为什么“李鬼”死不完?我想,主要原因不仅是有人孵化,更主要是有人推销。当然没人想接纳“李鬼”,但经过前两道环节精心打扮之后,说实在的,消费者多数是唐僧沙僧猪八戒,能有几个火眼金睛的孙悟空?人都忙自己的事,专攻打假的有几个?术业有专攻,在专攻造假与销假者面前,有几个普通消费者不挨闷棍?

  说“李鬼”不死也不对,而是死得勤,活得勤。产品脱胎不换骨这条路堵不死,“李鬼”就永远会作乱。工商行政部门能不能定一条:如果产品性质不变,商标名称就不能变?

[责任编辑 赵文萃 ]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诚聘英才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