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健康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鄂尔多斯新闻 正文
伊金霍洛旗打破农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瓶颈
内蒙古新闻网  11-03-21 09:02 打印本页 【字体:    来源: 内蒙古日报  
 

  去年以来,伊金霍洛旗以强化农牧民转移就业质量为核心,以提高转移就业人员技能为重点,以增加农牧民收入为目标,推行四种农牧民转移就业模式,从而打破了多年来困扰农村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瓶颈。

  在资源富集地区推行“商贸公司带农户”模式。乌兰木伦镇明暗木独村注册了“明博商贸有限公司”,组织农牧民成立了汽车运输队,负责湾图沟煤矿60%的原煤外运;对不具备购车条件的93名劳动力,通过公司协调,就近在各工矿企业就业,户均增收4万元。

  在农牧业发展优势地区推行“合作社带农户”模式。红庆河镇纳林希里村成立“力元农牧民专业合作社”,为农牧民就地转移就业搭建增收平台。合作社将本社及周边剩余劳动力组建成民工联队,由镇劳动保障事务所统一进行岗前培训,通过与用工单位合作,建立劳务关系,实现劳动力供给、需求和培训的全接轨。

  在旅游业优势地区推行“协会带农户”模式。伊金霍洛镇劳动保障事务所抓住5A级景区建设的机遇,提出了依托于成陵、服务于成陵、受益于成陵的工作思路,引导农牧民成立了“拉马”协会、蒙古包生产协会、餐饮协会等,实现农牧民转移就业。布拉格嘎查成立了“拉马”协会,组织60名牧民的120匹马为游人提供服务,每匹马年收入由原来的5000元增长到现在的1.2万元。

  在城郊结合部推行“劳务公司带农户”模式。为进一步拓展城郊结合部村民和失地农牧民转移就业渠道,阿拉腾希热镇在城郊各村陆续成立公益性劳务公司。目前,各公益性劳务公司正在积极与周边地区的工矿企业协调安置指标,洽谈长期劳务合同。(杨永刚)

[责任编辑 孔维维 ]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诚聘英才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