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健康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科教文卫新闻 正文
奏响人才强区时代乐章——自治区人才发展工作综述
内蒙古新闻网  11-03-31 08:48 打印本页 【字体:    来源: 内蒙古日报  
 

  2003年12月19日,党中央、国务院召开了新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全国人才工作会议。7年来,在党中央和自治区党委领导下,我区人才工作力度不断加大,人才机制不断创新,人才队伍不断壮大,人才效能不断提升,谱写出人才强区的时代乐章。

  顺应时代要求,走上人才强区之路。2004年4月,自治区党委、政府召开全区第一次人才工作会议,印发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意见,我区人才工作进入全面展开、整体推进的新阶段。为落实人才强区战略,我区广泛开展科学人才观的宣传,让以人为本的科学人才观成为共识。为加强对人才工作的领导,自治区成立了人才工作协调小组,负责协调各部门力量,研究解决人才工作中存在的重大问题。各盟市也都成立了人才工作领导(协调)机构及其办事机构,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新格局。自治区先后编制《2003年—2010年内蒙古自治区高层次人才发展规划》、《内蒙古自治区“十一五”人才发展规划》,将人才发展纳入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整体规划之中,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加快推动以高层次人才为重点的各类人才队伍建设。

  服务科学发展,努力构建人才流入区。自治区党委先后印发、出台引进人才与智力工作的暂行办法和进一步加快推进人才流入区建设的意见,明确加快人才流入区建设的目标、任务和措施。7年来,我区实施一批重大人才工程和人才计划。

  首先,人才工作的重点逐步转向高层次人才培养开发,积极探索与跨越发展相适应的赶超型人才发展战略模式。实施“333人才引进工程”、“511人才培养工程”、“666优势特色产业人才集聚工程”、“321人才(选拔)工程”、“111企业管理人才选拔培养工程”和“西部之光”访问学者、“草原之光”硕士创业行动、领军人才团队建设计划、自然科学基金计划、自治区重大科技专项计划等人才建设工程,设立内蒙古杰出人才奖,扩大人才开发基金规模。近两年,仅在科技人才领域投资近5亿元,重点安排67个重大科技专项,培养67个创新团队,105名科技领军人才和700多名科技创新骨干人才。

  为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自治区在包头市、呼和浩特市建立内蒙古留学人员创业园。两地创业园共吸纳留学人员283名。各级政府和用人单位也加大柔性引才引智工作,呼伦贝尔市连续5年开展“院士专家呼伦贝尔行”活动。目前,全区已聘请院士48名,其中,已有8名院士担任了自治区人民政府顾问。加快职业技能人才的培养步伐,大力调整基础教育与职业教育结构,两者比重已从2005年的22.59:77.41调整为2009年的38.65:61.35。实施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加大对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和表彰力度。“十一五”期间,我区高技能人才由16.6万人发展到27.5万人。实施“农村牧区阳光工程”、“四类重点人才培养工程”,出台系列推动农村牧区实用人才发展的有效政策,培养一大批带领农牧民致富的土专家、田秀才。

  重视人才培养,提升人才素质。近几年,我区教育事业取得长足进步,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88.34%;“十一五”时期增加41所中等职业学校;全区普通高等院校达41所,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23%,比“十五”末提高4.8个百分点;普通本专科生比“十五”末增加12万人;在校研究生比“十五”末期增加5381人,硕士、博士学位授权点分别达到352个和52个;成人高等教育在校生达到6.68万人;民族教育得到优先重点发展;民办教育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十一五”期间,全区新增本科层次民办独立院校2所,高等职业院校7所,在校生规模达到50万人,占全区在校生总人数的10.8%。启动实施现代管理领域、农牧业、林业、煤炭、信息技术等一系列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

  目前,全区具有大专学历的人才增长42.56%。具有研究生、副高级以上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达66155人,比2005年增加26194人。截至2009年底,公务员队伍本科学历由2004年的18.1%提高到49.3%,苏木乡镇干部队伍本科学历由8.79%提高到38.44%。

  坚持改革探索,创新人才发展机制。在人才评价机制上,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的科学化人才评价机制正在形成。在人才使用机制上,考试录用、竞争上岗、公开选拔等竞争式选拔方式逐步推广。在人才流动机制上,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等成为人才配置管理的基本方式,采用人才柔性流动机制等系列流动保障机制,加快人才由单位人向社会人的转变。目前,自治区、盟市、旗县三级人才、劳动力市场达到220个,在人力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在分配激励机制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初步建立。从2003年开始探索实施以高校毕业生为主体面向基层、面向企业、面向未来的人才储备制度,并把人才储备制度与高校“三支一扶”计划、大学生村官计划、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工作结合起来,探索出符合人才配置规律的三种手段:政府指导,实现人才配置的宏观调控;政策引导,确定人才配置的科学向导;市场主导,解决人才配置的供需矛盾。7年来,全区各类人才储备达到6万多人。

  立足未来发展,自治区出台人才规划和“草原英才”工程,标志着我区人才工作在人才优先发展的理念和布局下,朝着更高的目标迈进,将迎来英才辈出、群星灿烂的美好未来。(任 文)

[责任编辑 孔维维 ]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