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健康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国际扫描 正文
不确定的日本未来
内蒙古新闻网  11-04-02 14:42 打印本页 【字体:    来源: 新华网  
 

  用脚投票

  日本人口不到1.3亿,奢侈品消费却在2006年一度占到全球的47%。而2009年在金融危机的打击下,意大利范思哲(Versace)关闭在日本仅有的3家门店,法国路易威登(LVMH)也取消了在东京开设新旗舰店的计划。

  这张由日本原子力安全保安院3月23日提供的照片显示,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一号和二号反应堆的安全门严重损毁(3月23日摄)。新华社/路透

  一年多以后的2011年,在核危机的打击下,法国香奈儿(Chanel)决定关闭受核污染区域的所有店铺,包括东京。

  何其相似乃尔。

  奢侈品只是个缩影,核危机引发的人员、资金、贸易、消费和投资的变化将深远影响日本未来。

  日本共同社说,由于震后东京电力公司辖区内将面临夏季供电量不足,政府30日开始考虑对拥有工厂的大型企业实施用电限制。

  根据日本《读卖新闻》消息,震后地铁使用人数比去年同期减少了21%。另外,经济产业省原子能保安院31日表示,福岛第一核电厂南出水口海域的30日水样检测结果已达到法定限值的4385倍。

  《朝日新闻》29日报道,福岛县一名农民因农产品销售和食用限制措施自杀身亡。日本著名的大米、牛肉、海鲜等农产品今后相当长时期内的命运可以想象。

  同时,大地震和海啸引发全球供应链动荡,世界许多工厂被迫停产。全球性汽车市场调研机构IHS公布的报告指出,到今年3月末,全球汽车产量降低60万辆。地震两个月后,全球汽车产量将下降30%。

  日本的社会管理和危机管理能力此次已经充分暴露在世人面前。所有的这些变化都可能成为竞争对手弯道超车的契机,而如果世界对于日本的未来,从人口、管理能力到自然安全都存在太多灰暗的不确定性,对日本企业的投资必将要求更高的风险溢价,对企业价值的净现值估算(NPV)可想而知。

  菅直人29日表示,日本正面临有史以来的最大危机。

  重建成本

  从里根到撒切尔,减税都是赢得选票的利器。增税与减税,短期与长期,永远都是争辩不休的话题。

  然而在庞大的重建成本面前,日本选择不多:地震与海啸造成损失可能高达3000亿美元。菅直人29日表示,为筹措重建经费,他不排除任何选项,包括增加税收或取消削减企业税。

  毫无疑问,增设新税无异于饮鸩止渴,对于很多企业是雪上加霜,社会成本将被推高,投资和消费将被抑制,更可能阻碍外来直接投资和商品采购。

  有人搬出所谓的破窗经济学,认为重建会拉动日本GDP增长。然而这种增长是建立在存量财富大量消灭的基础上的,GDP这种增量数字无法衡量生活的幸福指数。在日本这样一个老龄化严重、劳动力成本昂贵和自然资源匮乏的国家,社会有限资源对于某些产品和服务的投入,势必会挤占其他的投入。

  日元汇市

  自地震海啸以来,日本股市大跌,而日元汇率一直都在上涨。日元兑美元汇率曾触及每美元76.25日元,创下自二战以来最高水平。在国家遭遇巨大灾难和财富毁灭的时候,股市暴跌合理反映出投资者对于公司估值下降的沮丧,而代表国家财富和支付能力的日元汇率却狂涨,让人大跌眼镜。

  有分析指日本公司调回海外资金以及利差交易的逆转导致日元需求上升和汇率上涨,应有一定道理。因为日本GNP和海外投资庞大,然而该情形似难持续。

  日本的货币扩张,汽车和电子产业的生产停滞,以及对石化燃料的需求上升,都将促成日元贬值以反映经济基本面。

  日本长期维持日元低利率以保证政府债券支付能力,政府债务已达GDP的225%。公私同理,过高负债势必影响投资者对公司或政府的信心,抛售股票、债券或者货币。

  日元汇率势必下降,这样也将有利于维持低利率和高出口。在日本带来的新一轮通货膨胀、货币贬值和出口竞争面前,全球经济将面临巨大压力。

[责任编辑 王雅静 ]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