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健康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国际扫描 正文
日本食品监管遭遇辐射“黑洞”,匆匆“补牢”
内蒙古新闻网  11-04-14 17:31 打印本页 【字体:    来源: 新华网  
 

  福岛核电站事故发生后,福岛及其周边地区的蔬菜、鲜奶、鱼类贝类等相继被检测出碘-131、铯-134、铯-137等放射性物质,令消费者感到极大不安,同时也给日本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出了道难题。

  在日本,内阁府食品安全委员会负责食品安全评估,厚生劳动省和农林水产省根据《食品卫生法》《饲料安全法》等具体法规负责食品和农牧水产品的安全监管。但在长篇累牍的食品安全法规条文中,恰恰没有关于食品中放射性物质含量的安全标准。

  根据规定,只有以首相为本部长的日本原子能灾害对策本部才有权根据《原子能灾害对策特别措施法》,下达“限制食用”“禁止流通”“解除禁令”等指示,厚生劳动省则负责含放射性物质食品的检测、监管。

  福岛核泄漏事故发生后,厚生劳动省食品安全部匆匆制定出食品辐射值“暂行标准”,涉及放射性物质碘、铯、铀、钚等,对饮用水、乳制品、蔬菜、肉、蛋、谷物等分门别类设定了安全上限。食品安全部企画情报课课长助理佐久间敦日前在媒体交流会介绍了“暂行标准”的出台经过。佐久间敦说,当时唯一可援引的法律依据是《食品卫生法》第6条,即“禁止腐败、腐烂、有毒、有害食品和添加剂的流通”,其中提到食品“污染物质”的残留问题。食品安全部只好先斩后奏。根据内阁府原子能安全委员会2000年制定的原子能防灾指导手册,食品安全部把手册中有关食品放射性物质安全标准设为“暂行标准”,3月17日以“部长通告”的方式紧急下达行政指令,要求不得食用和销售“超标”食品。但这张行政指令需要各级部门“追认”。厚生劳动省随后开始征求食品安全委员会的意见。后者参考了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世界卫生组织等相关建议,于3月29日拿出“紧急评估书”,基本认可了“暂行标准”。“标准”是有了,但无论是生产者,还是消费者,不安心理并未完全打消。(记者冯武勇)

[责任编辑 王雅静 ]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