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本报刊发了《110国道为何越治越超?》,对110国道超载车破坏道路一事进行了报道。连日来记者又深入到110国道,对超载车治理情况进行了跟踪采访。
超载车辆仍行驶在110国道
4月12日23时,记者一行来到110国道榆林段,在治超点前不远处发现超过55吨以上的大货车都停了下来,记者以自己有超载车要过治超点为名与一辆河北车牌号的大货车司机攀谈了起来。他对记者说:“我们的车是超载车不让过,要过必须卸载。”随后记者发现,从110国道罗家营段开始到榆林治超点前道路两旁停的超载拉煤车有几公里长,到了4月13日凌晨1时许记者发现,在榆林治超点附近的一些村民开着面包车出来领着超载车绕道赚取领路费。4月16日10时,记者来到110国道土左旗段,同样发现一些大货车停在哈素海治超点前不远处不敢通过,一些司机把超载车直接停到路上开始睡觉,记者大概数了一下,当时停的超载车有近百辆。一位集宁车牌号的大货车司机告诉记者,现在超载车还没有过来,因为土右旗段出了交通事故,很多超载车还堵在路上没有过来。
治超点对超载车进行卸载
正当记者在110国道哈素海治超点前采访时,记者发现几辆蒙A牌照的拉煤车正在治超点里被卸载。记者上前一打听才知道,这几辆拉煤车是超载车,想通过治超点时被发现并按有关规定对超出的煤进行了卸载。记者在现场看到,按照这几辆车的核载吨数,被卸载的煤竟然占了整个车厢所拉煤的一半还多。可能是因为这几辆车想混过治超点没有成功,到了19时许也没有一辆超载车进入治超点,所有车都停在治超点外不远处原地不动。据哈素海治超点里的一位路政人员介绍,按规定治超人员只能在治超点对所过超载车辆进行检测、卸载、收取公路补偿费,即使知道停在公路上的车是超载车辆,治超人员也只能通过检测才能确认处理,唯一能做的就是不让超载车通过治超点,以减少对路面的破坏。
标载车拍手称快
“以前大家都拉标载,运费很合理,因为给低了大家都赔钱就没有人拉煤了,近期出现了大量超载车把运费一下就降下来了,让标载拉煤车很难赚到钱。”从河北来我区拉煤的王师傅对记者说。据王师傅介绍:“2008年后半年,从土右旗拉煤到河北省万泉县,一吨煤运费是170元,那时因为车少3天能跑两趟,如果遇上堵车每2天也能跑一趟。现在由于超载车的出现每吨煤的运费只有120~130元,拉标载的话每吨即使130元也不赚钱,但你不拉的话拉超载的货车会干,这样大部分司机不得不加入拉超载的行列,而且超载的吨数越来越大,由于这种恶劣的竞争,使得燃料、人工成本等费用都在增加的情况下,运费不升反降,让拉标载的拉煤车没有生路。”在哈素海治超点治超人员卸煤时王师傅也看到了,对此王师傅说,有关部门加大执法力度真是让人拍手称快,只有加大治超力度,拉煤运费才会涨到合理水平。
治超点周围村庄赚取过路费
在几天的采访中,记者发现,由于治超点加大了对超载车的卸载力度,治超点周围的村民开始通过村庄、农田修临时路让超载车通过以赚取过路费。4月13日中午,记者在榆林治超点看到,一辆铲车正在农田里开路,后面跟着一辆超载拉煤车,而且这条临时路正好可以通过治超点,每辆超载车想通过必须交300元的过路费。4月16日,记者在哈素海治超点采访时发现,在哈素海治超点能看到村民修的临时路就有4条,每通过一辆车要收取300元的过路费,而且有一条是当地的乡村公路,路面是沙石路。当地的一位村民对记者说:“现在路面还没有化冻,还能勉强通过这些超载车,过几天天气好了后,这条乡间小路不知道会被轧成什么样,这些超载车真是害人害己。”
为何治理难?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早在2009年年底之前在110国道上行驶的超载拉煤车少之又少,现在只所以出现大量的超载车与大量拉煤车涌入我区有很大的关系,其中一些超载车抓住“因等待卸载检查而造成排队主线500以上的应酌情予以放行”等有关规定的漏洞开始超载,而且超载越多赚的越多。虽说自治区早就组织过工商、运管、煤检等有关部门对煤矿、煤厂装载超载车辆进行过检查和处理,煤矿拉超载的车是控制住了,但因为煤厂大部分都是私人经营,加之分散,很难管理,只要给钱货车司机在哪个煤厂都可以拉上煤,煤厂并没有把限超这一规定落实到实处。“要想从根本上治理超载拉煤车最好是从大车司机上开始处理。”一位拉标载的司机师傅告诉记者,“现在很多大车司机都是车主雇的,如果有关部门加大对超载司机扣分力度,那么大车司机是不会拿着自己的饭碗给车主拉超载的。”
路政执法监察总队展开调查
4月12日,本报刊发了《110国道为何越治越超?》一文后,自治区交通厅副厅长戴贵对部分内容作出批示,要求调查核实该情况,并严肃强调逢超必卸的治超原则。与此同时,自治区公路路政执法监察总队要求呼和浩特市、包头市、乌兰察布市路政支队要高度重视治超工作,采取有效措施,杜绝此类问题发生,加强执法管理,严禁对超载车辆不卸载只收费放行行为。自治区公路路政执法监察总队各支队将对所辖范围内的各基层治超责任单位和治超点进行定期和不定期暗访检查和督察指导,肃清队伍,严明纪律,严格执法。(记者高志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