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健康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科教文卫新闻 正文
内蒙古:建设人才特区 让孔雀西北飞
内蒙古新闻网  11-04-20 08:52 打印本页 【字体:    来源: 北方新报  
 

画/美堂

  经济总量进入全国中列的内蒙古自治区,人才事业滞后成为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软瓶颈”。为此,自治区实施系列人才培养与服务政策,构建人才特区,吸引孔雀西北飞。

  增千名草原英才 建百万人才大军

  5年之内,内蒙古计划引进和培养1200名高层次人才;10年之内,要增加130多万名各类人才。这是记者日前在内蒙古自治区人才工作会议上获得的消息。

  “如果说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是内蒙古发展的‘硬瓶颈’,那么人才事业滞后已经成为自治区发展的‘软瓶颈’。”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胡春华说,自治区经济总量2010年位居各省区市第15位、进入全国中列,而人才发展总体水平为第26位、居全国后列;尚属欠发达地区的内蒙古眼下人才严重缺乏,尤其是高层次科技创新、优秀企业经营管理和高技能人才尤为短缺;既需要科学家、企业家、高技能产业工人、农村牧区实用人才,也需要党政和社会管理方面的人才,特别是十二五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攻坚时期,需要大批专业技术人才。

  “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迫切。”内蒙古自治区主席巴特尔说,目前当地各类人才总数占全区人口总量的比重为6.8%,比全国平均水平低0.33个百分点。十二五期间,自治区要以2010年开始实施的草原英才工程(利用5年左右的时间,有针对性地培养一批事业发展急需的高层次人才)为抓手,引进500名海内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重点培养700名本土创新创业人才。

  近日颁布的《内蒙古自治区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10年)》确定了这样的目标:到2020年,全区人才资源总量要由眼下的165万人增加到300万人左右,人才资源占人口总量比重提高到14%左右,使全区人才发展的总体水平进入西部先进省区市行列。

  拓展载体搭舞台 多元投入纳贤才

  记者了解到,为给各类人才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内蒙古决定合理布局、突出重点、多措并举,打造一批创新创业平台。

  首先,加强产、学、研合作。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其次,加强创新创业平台建设。在重点学科、实验室、科研基地和博士后工作站、企业工程技术研发机构建设上,给予人、财、物方面的各项保障以及在场地、设施和项目审批等方面给予倾斜。另外,构建区域性人才创新创业板块。以“呼包鄂”(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地区为核心,充分发挥其特色产业集中、研发力量集中、创业基地集中的优势,实施人才特区政策,打造草原硅谷。

  据悉,自治区将围绕西部盟市经济区重点产业、重大项目,采取外部引进、联建共建、整合提升、自主建设等形式,加快建设世界乳业、全国稀土等10个人才高地,吸引高层次人才聚集于此,引领和辐射整个区域全面发展。

  眼下,内蒙古各地纷纷出台许多人才引进与培养的政策。其中,因煤炭资源富集而闻名于世的鄂尔多斯市,制定了10多项人才优惠政策,计划5年内培养和引进10万名各类人才,今年市、旗县两级财政就要拿出1亿多元专项资金用于招贤纳才。

  据了解,内蒙古各盟市、旗县都将建立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并纳入财政预算体系;重大建设和科研项目经费中,要安排部分经费用于人才培养;机关事业单位每年也要安排一定比例的人才专项经费用于人才开发。自治区将综合运用财政、税收、贴息等政策杠杆,同时鼓励和引导企业加大对人才开发的投入,鼓励和吸引社会组织、国际组织和个人以各种形式支持和参与人才开发,建立政府、社会、用人单位、个人多元化的人才发展投入机制。

  放开思维招“才”进宝 破除障碍建绿色通道

  “人才是第一资源。”巴特尔表示,当前内蒙古人才资源开发滞后、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自治区将认真解决人才管理中的各种问题,突破传统思维方式建立灵活、务实的人才支持政策,破除各种障碍建立人才引进绿色通道,不拘一格广纳贤才。

  巴特尔说,今后内蒙古要采取“人才+项目”等措施,对培养对象的科研项目、出版学术专著以及参加学术交流、进修、培训等方面给予支持;打破身份、学历等限制,唯才是举、放手使用、用好用活人才;实行多种分配方式,按知识、技术、管理、技能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对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人才给予重奖,激发人才活力;通过贷款担保、资助项目启动资金等方式,对创新创业予以支持,鼓励高校、科研机构科技人员创办科技企业,降低高层次人才创办企业门槛;在住房、配偶工作安置、子女入学就业等方面予以保障,为各类人才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

  “内蒙古爱才、聚才、用才的环境正在形成。”日前荣获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授予的“草原英才”荣誉称号的李光鹏教授深有感触地说。

  全球著名哺乳动物胚胎工程领域专家李光鹏教授,曾作为访问学者在美国成功克隆出世界首批骡子。不过,学有所成的他,最大的愿望是在国内能够拥有一个平台,成就一番事业。2007年,这位满怀报国之志的山东汉子,以“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身份被内蒙古大学实验动物研究中心聘请回国后,在学校支持下很快建成自己的实验室和科研团队、承担了两项国家重大科技专项课题、争取到8000多万元科研经费,短短3年时间里,他和他的团队已成功创造出国际首批体细胞克隆绒山羊以及世界首批富含深海鱼油成分的“欧米伽-3”转基因克隆奶牛等系列科研成果。

  眼下,力求经济社会漂亮转型升级的内蒙古,正在围绕能源、煤化工、冶金、绿色农畜产品加工四大基地建设和60个重点产业集群建设,广种梧桐树,期盼金凤来。(文/新华社记者 贾立君)

[责任编辑 赵静 ]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