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健康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媒体文萃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出租车对讲机让乘客有点儿烦
内蒙古新闻网  11-04-28 22:35 打印本页 来源: 北方新报  
 

  如今,很多出租车司机在车内安装了对讲机,这种做法的初衷是方便司机间相互沟通信息、通报紧急情况,但目前大多数出租车司机在开车时使用对讲机聊天,而且不顾及乘客感受,有时甚至说脏话,交流不雅话题,对此呼和浩特市民反映越来越强烈。

  对讲设备销售市场失控

  4月25日,记者以采购对讲设备为由,走进了大学东街的一家通讯设备销售店。“请问你需要什么设备?监控设备还是无线电通讯设备?我们这里的监控设备非常先进,对讲设备品种非常齐全、音质很好,在10公里范围之内使用都没有问题。”该店的销售人员热情地向记者推荐着产品。当得知记者准备购买无线对讲机用于出租车时,销售人员表示:“2~5瓦的无线对讲机都可以。”

  随后,记者走访了呼和浩特市多家通讯设备销售店,几乎每家店里都有电台和对讲设备在销售,功率均在1~5瓦之间,辐射范围大多数在5~10公里之间。

  除了市场上能买到对讲机外,对讲机在网上也很热销,记者在淘宝网上输入“无线对讲机”,马上出现了50条搜索信息。“对讲机用起来很方便的,我还可以寄2部给你试用。”淘宝网上的一位店主告诉记者。据该店主介绍,无线对讲机分专业机和非专业机2种。当问及价格时,该店主表示,价格随发射距离和品牌质量而定,从100~5000多元不等,发射、接收的距离近的可达3公里,远的则达10多公里。他表示,上淘宝网购买对讲机的大多数是小区物业、商场、酒店、出租车司机等,而且多为批发,淘宝网铺日交易量就可达到数百部。当记者问及购买后的对讲机需不需要办理登记手续时,该店主表示,他们会负责调好频率。“我们的产品买后就能使用,什么手续都不用办理。”该店主说。

  有关部门:

  监管起来很困难

  4月25日,内蒙古无线电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雷青辉对记者说:“私自、非法设置无线电,因为没有固定频率,可以随便调到任何频率上,假如调到飞机导航频率上就会干扰飞机导航,调到列车调度频率上就会干扰正常列车调度,危害很大。”

  雷青辉还对记者讲述了在对无线电通讯设备管理中遇到的问题,首先无线电设备安装不属于内蒙古无线电管理委员会;其次,国家对于无线电其实是有个波段专门空出来给一些无线电爱好者使用的,这个波段是不会影响到其他部门的。而目前市场上销售的无线电通讯设备有很多都超过了这个波段,对于这些设备他们监管起来很困难;再有就是对非法使用无线电通讯设备的处罚太轻,起不到警示作用。

  据了解,根据《无线电管理条例》规定,无线电频谱资源属于国家所有,擅自设置、使用无线电台(站)的,将予以警告、查封或者没收设备的处罚,情节严重的并处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或者吊销电台执照。一旦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规定,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移动聊天室

  日前,从外地到呼和浩特市旅游的马婧雯向记者反映,她在乘坐出租车时发现,一些车内配备了对讲机的出租车司机,在载客途中经常对着对讲机讲个不停,有时还说脏话,不仅有损城市窗口形象,也给乘客安全带来隐患。

  4月24日,记者从鄂尔多斯大街乘坐一辆出租车前往金桥开发区。上车没多久,这位司机一边开车一边旁若无人地对着对讲机讲个不停:“今天真倒霉,干了一早上才拉俩活儿。”随后这位司机一会儿骂一会儿笑,对讲机也发出刺耳的“嘀嘀”声,让人心烦意乱。不一会儿,只听对方说,南二环十字路口有警察在查车,小心点。该司机听后马上朝另一个方向驶去,并随口对记者说:“不好意思,前面查车,需要绕一下,少收你点钱。”看到这位司机一路上这么“忙”,记者真是提心吊胆。

  4月25日,记者从金桥开发区乘坐一辆出租车到新华大街,一路上司机一直用对讲机和同行聊天。“今天拉了多少了?”、“晚上去哪里吃宵夜?”,“刚才有个乘客讲价”、“让他下去,不用惯着他……”聊天过程中,对讲机不时发出噪音。出租车司机边开车边聊天,让记者感到很不舒服。

 [1] [2] [3] 下一页

[责任编辑 刘宇峰 ]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